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综述 | 第11-23页 |
一 动脉粥样硬化简介 | 第11-18页 |
1.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 | 第11页 |
2.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 第11-13页 |
3.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学 | 第13-15页 |
4.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 | 第15-17页 |
5.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多细胞参与的病理过程,其中单核/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第17-18页 |
6.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控和治疗 | 第18页 |
二 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SEMICARBAZIDE-SENSITIVE AMINE OXIDASE ,SSAO) | 第18-22页 |
1.SSAO 概述 | 第18-19页 |
2.SSAO(VAP-1)的结构、底物与抑制剂 | 第19-21页 |
3.SSAO的生理生化作用 | 第21-22页 |
三 SSAO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22页 |
展望 | 第22-23页 |
第一部分:SSAO失活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作用 | 第23-49页 |
1.实验材料 | 第23-26页 |
1.1 实验动物及其来源 | 第23-25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1.4 溶液配制 | 第25-26页 |
2.实验方法 | 第26-34页 |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26页 |
2.2 SSAO活性检测 | 第26-27页 |
2.3 小鼠血压检测 | 第27页 |
2.4.蛋白免疫印迹 | 第27-30页 |
2.5.脂质分析 | 第30页 |
2.6.流式细胞术 | 第30-31页 |
2.7 免疫组化技术 | 第31-33页 |
2.8 Picro Sirius red染色 | 第33页 |
2.9 油红染色 | 第33页 |
2.10 Mzsson’sthichrome染色 | 第33-34页 |
2.11 统计分析 | 第34页 |
3.实验结果 | 第34-47页 |
3.1.SSAO失活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灶(6w-WTD)发展的影响 | 第34-37页 |
3.2. SSAO失活对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病灶(9w-WTD)发展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SSAO失活抑制单核细胞从循环系统到外周组织的浸润 | 第39-41页 |
3.4. SSAO失活促进平滑肌细胞在体内的表型转变 | 第41-46页 |
3.5.SCZ本身并不会引起小鼠血压改变和血管形态改变 | 第46-47页 |
4.讨论 | 第47-49页 |
第二部分:SSAO失活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作用 | 第49-60页 |
1.实验材料 | 第49页 |
2.实验方法 | 第49页 |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49页 |
3.实验结果 | 第49-57页 |
3.1 高血脂状态下,SSAO失活对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影响 | 第49-54页 |
3.2.对高血脂进行正常化转变之后,SSAO失活对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影响 | 第54-57页 |
4.讨论 | 第57-60页 |
第三部分:体外实验中,SSAO活性对SMCS表型改变的影响 | 第60-64页 |
1.实验材料 | 第60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60页 |
2.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2.1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 第60页 |
2.2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增殖实验 | 第60-61页 |
2.3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划痕实验 | 第61页 |
3.实验结果 | 第61-63页 |
3.1 SSAO活性会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改变[66] | 第61-63页 |
4.讨论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1.SSAO失活对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影响 | 第64页 |
2. SSAO失活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影响 | 第64页 |
3.体外实验证明,SCZ可逆转SSAO对SMCS迁移、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71-72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