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良知学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1页 |
一、王阳明良知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1-14页 |
(一) 社会背景 | 第11页 |
(二) 学术渊源 | 第11-14页 |
二、王阳明良知学的主要内容 | 第14-33页 |
(一) 良知学中的宇宙观 | 第14-19页 |
1. 万物由良知而来 | 第14-16页 |
2. 万物一体 | 第16-18页 |
3. 良知是万物的主宰 | 第18-19页 |
(二) 良知学中的人性论 | 第19-22页 |
1. 无善无恶,是谓至善 | 第19-20页 |
2. 恶的来源 | 第20-22页 |
(三) 良知学中的认识论 | 第22-25页 |
1. 认识源于内心 | 第22-23页 |
2. 良知即是天理 | 第23-24页 |
3. 良知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 第24-25页 |
(四) 良知学中的方法论 | 第25-33页 |
1. 立志 | 第26-27页 |
2. 心上工夫 | 第27-29页 |
3. 事上工夫 | 第29-30页 |
4. 知行合一 | 第30-33页 |
三、王阳明良知学的意义 | 第33-4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33-38页 |
1. 良知学的主体意识 | 第33-35页 |
2. 万物一体说 | 第35页 |
3. 知行合一说 | 第35-36页 |
4. 儒佛融通 | 第36-38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