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味”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1.2 研究目的 | 第8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2 定位之源——设计的位置 | 第10-13页 | 
| 2.1 味的解读 | 第10-11页 | 
| 2.2 设计的解读 | 第11-13页 | 
| 3 敢为之先——设计的行动 | 第13-17页 | 
| 3.1 设计需要发现 | 第13-14页 | 
| 3.2 发现带来创新 | 第14-17页 | 
| 4 胃嚼之悟——设计的咀嚼 | 第17-31页 | 
| 4.1 细嚼——两大认识 | 第17-22页 | 
| 4.1.1 点、线、面 | 第17-20页 | 
| 4.1.2 黑、白、灰 | 第20-22页 | 
| 4.2 慢咽——四大要素 | 第22-27页 | 
| 4.2.1 无痕之像——看不见的图 | 第22-23页 | 
| 4.2.2 弦外之音——听得见的彩 | 第23-25页 | 
| 4.2.3 沉默之金——有字与无字 | 第25-26页 | 
| 4.2.4 无限空间——被感知的存在 | 第26-27页 | 
| 4.3 养品——五感的融合 | 第27-31页 | 
| 4.3.1 五感的生成 | 第27-29页 | 
| 4.3.2 五感的运用 | 第29-31页 | 
| 5 伪错之美——设计思维的转变 | 第31-36页 | 
| 5.1 错视现象 | 第31-34页 | 
| 5.1.1 生活中的“伪” | 第32-33页 | 
| 5.1.2 设计中的“错” | 第33-34页 | 
| 5.2 偶然性设计 | 第34-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