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8页 |
1.1 磁电耦合效应 | 第10-12页 |
1.2 单相多铁材料的研究概况 | 第12-19页 |
1.3 多铁性复合薄膜研究现状 | 第19-36页 |
1.3.1 颗粒磁电复合薄膜结构 | 第20-23页 |
1.3.2 层状堆叠磁电复合薄膜 | 第23-34页 |
1.3.3 柱状磁电复合薄膜 | 第34-36页 |
1.4 本论文研究问题及主要内容 | 第36-38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38-52页 |
2.1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概述 | 第38-39页 |
2.2 多粒子(多电子)Schr dinger 方程 | 第39-40页 |
2.3 Born-Oppenheimer 近似—绝热近似 | 第40-41页 |
2.4 Hartree-Fock 近似 | 第41-42页 |
2.5 密度泛函理论 | 第42-45页 |
2.5.1 Hohenberg-Kohn 定理 | 第43-44页 |
2.5.2 Kohn-Sham 方程 | 第44-45页 |
2.6 交换关联泛函 | 第45-49页 |
2.6.1 局域密度近似 (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 LDA) | 第45-46页 |
2.6.2 广义梯度近似(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GGA) | 第46-48页 |
2.6.3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局限性 | 第48页 |
2.6.4 原子占据位库仑相互作用方案(LDA/GGA+U) | 第48-49页 |
2.6.5 杂化泛函(Hybrid Functional) | 第49页 |
2.7 投影缀加波方法 | 第49-50页 |
2.8 VASP 程序包 | 第50-52页 |
第3章 Co_2MnSi/BaTiO_3(001) 异质结富 Mn 界面状态下的磁电效应增强 | 第52-62页 |
3.1 引言 | 第52页 |
3.2 结构模型和计算方法 | 第52-54页 |
3.2.1 结构模型 | 第52-53页 |
3.2.2 基本参数设置 | 第53-54页 |
3.3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54-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Co_2MnSi/PbTiO_3(001) 异质结电控磁性研究 | 第62-74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计算方法和模型 | 第62-64页 |
4.3 计算结果和讨论 | 第64-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La_(2/3)Sr_(1/3)MnO_3/SrTiO_3(001) 界面电荷调制铁磁-反铁磁转变 | 第74-82页 |
5.1 引言 | 第74页 |
5.2 计算细节 | 第74-76页 |
5.3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76-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6章 (LaMnO_3)n/(BaTiO_3)5/(SrMnO_3)_2(001) 超晶格 (n=2, 4) 磁序的铁电调控研究 | 第82-96页 |
6.1 引言 | 第82-83页 |
6.2 计算细节及模型 | 第83-84页 |
6.3 结果和讨论 | 第84-94页 |
6.3.1 (LMO)_2/(BTO)_5/(SMO)_2(001) 三色超晶格电控磁特性 | 第84-91页 |
6.3.2 (LMO)_4/(BTO)_5/(SMO)_2(001) 三色超晶格电控磁特性 | 第91-9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6-100页 |
7.1 结论 | 第96-97页 |
7.2 创新性说明 | 第97-98页 |
7.3 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116-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