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认识错误问题探讨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 第10页 |
第三节 论文结构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对象认识错误释义 | 第12-25页 |
第一节 刑法中对象的含义 | 第12-15页 |
一 犯罪客体 | 第12-13页 |
二 犯罪对象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对象认识错误的界定 | 第15-25页 |
一 对象认识错误的含义 | 第15-18页 |
二 对象认识错误与打击错误的区别 | 第18-25页 |
(一)对象认识错误与打击错误区分之必要 | 第18-20页 |
(二) 对象认识错误与打击错误区分的标准 | 第20-23页 |
(三) 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竞合时的处理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对象认识错误的类型 | 第25-32页 |
第一节 对物的认识错误 | 第26-27页 |
一 对财物的认识错误 | 第26页 |
二 对赃物的认识错误 | 第26-27页 |
三 对违禁物的认识错误 | 第27页 |
第二节 对人的认识错误 | 第27-28页 |
一 对被害人的认识错误 | 第27-28页 |
二 对相对人的认识错误 | 第28页 |
第三节 共同犯罪对象认识错误 | 第28-32页 |
一 共同正犯的对象认识错误 | 第29-30页 |
二 教唆犯的对象认识错误 | 第30-31页 |
三 帮助犯的对象认识错误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对象认识错误的标准 | 第32-43页 |
第一节 对象认识错误的理论沿革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对象认识错误的学说 | 第35-43页 |
一 同一构成要件内的错误学说 | 第35-38页 |
(一)具体符合说 | 第35-37页 |
(二)法定符合说 | 第37-38页 |
二 不同构成要件间的错误学说 | 第38-43页 |
(一)法定符合说 | 第39-40页 |
(二)抽象符合说 | 第40-43页 |
第五章 对象认识错误归责 | 第43-49页 |
第一节 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 第43-46页 |
一 客观说与主观说 | 第43-44页 |
二 抽象危险说与具体危险说 | 第44-45页 |
三 客观危险说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对象价值错误与定罪、量刑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