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第1章 案例指导制度概述 | 第9-15页 |
| 1.1 案例指导的概念 | 第9-10页 |
| 1.2 案例指导制度的特征 | 第10-11页 |
| 1.2.1 案例指导制度是一项司法制度 | 第10页 |
| 1.2.2 案例指导制度是由统一机关遴选、颁布指导性案例的制度 | 第10-11页 |
| 1.2.3 案例指导制度是具有指导性效力的制度 | 第11页 |
| 1.3 指导性案例的效力 | 第11-13页 |
| 1.4 案例指导制度的定位 | 第13-15页 |
| 第2章 案例指导制度的运行情况及问题 | 第15-25页 |
| 2.1 关于指导性案例遴选的分析 | 第15-18页 |
| 2.2 关于案例指导制度适用的分析 | 第18-25页 |
| 2.2.1 指导性案例的具体适用 | 第18-20页 |
| 2.2.2 案例指导制度适用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 第20-25页 |
| 2.2.2.1 案例指导制度的定位不清晰 | 第20页 |
| 2.2.2.2 司法人员归纳推理思维的缺失 | 第20-22页 |
| 2.2.2.3 指导性案例数量及规范化问题 | 第22-23页 |
| 2.2.2.4 具体适用规则的缺乏 | 第23-25页 |
| 第3章 中国古代先例制度概述及借鉴 | 第25-35页 |
| 3.1 中国古代先例制度的形成 | 第25-27页 |
| 3.1.1 中国古代官方先例的制定 | 第25-26页 |
| 3.1.2 中国古代民间编例的兴盛 | 第26-27页 |
| 3.2 中国古代先例制度的适用 | 第27-31页 |
| 3.2.1 诸侄论索遗嘱钱案 | 第28-29页 |
| 3.2.2 陈执方缓刑 | 第29-30页 |
| 3.2.3 宋太祖断案 | 第30-31页 |
| 3.3 中国古代先例制度的总结 | 第31-35页 |
| 3.3.1 中国古代具有先例制度 | 第31-32页 |
| 3.3.2 法官有遵循先例的意识 | 第32页 |
| 3.3.3 没有形成系统的判例法 | 第32-35页 |
| 第4章 案例指导制度完善建议 | 第35-45页 |
| 4.1 指导性案例的颁布应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 第35-36页 |
| 4.2 加强法官培训 | 第36-38页 |
| 4.2.1 重视归纳推理培训 | 第36-37页 |
| 4.2.2 强化法官独立 | 第37-38页 |
| 4.3 规范法律文书的书写 | 第38-40页 |
| 4.3.1 判决书中体现对指导性案例的引用 | 第38-39页 |
| 4.3.2 强化判决书中判决理由的书写 | 第39-40页 |
| 4.4 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 | 第40-45页 |
| 4.4.1 指导性案例的遴选制度 | 第40-41页 |
| 4.4.2 暂时性的案例判决报告制度 | 第41-42页 |
| 4.4.3 背离案例报告制度 | 第42-45页 |
| 结语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