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面向可重构路由软件开发的集成编译环境与可重构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7页
   ·课题背景第14-15页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5-16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6页
   ·论文结构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技术第17-20页
   ·路由器技术基础第17-18页
     ·路由器基本技术第17-18页
     ·路由器软件结构第18页
   ·构件与构件开发环境第18-20页
     ·构件的描述性定义第18-19页
     ·形式化方法与构件技术第19页
     ·构件开发环境第19-20页
第三章 可重构路由交换开发环境的体系结构模型和实现框架第20-27页
   ·可重构路由开发环境体系结构概述第20-22页
   ·构件运行管理系统体系结构概述第22-24页
   ·硬件环境第24-25页
     ·构件管理服务器端第24页
     ·构件管理设备端第24-25页
   ·软件环境第25-27页
     ·构件管理服务器端第25页
     ·构件管理设备端第25-26页
     ·环境配置第26-27页
第四章 可重构路由器构件化处理技术研究第27-35页
   ·本章简介第27页
   ·可重构路由器体系架构第27-29页
     ·可重构路由器构件特征分析第27页
     ·可重构路由器构件化方案第27-29页
   ·构件描述、验证与测试方法概述第29-31页
     ·构件的描述第29-31页
     ·构件的验证第31页
   ·构件开发方法第31-33页
   ·构件开发平台实现方法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五章 构件描述、验证与测试方法研究第35-48页
   ·本章简介第35页
   ·构件模型与形式化定义第35-37页
     ·构件模型第35-36页
     ·接口模型第36-37页
   ·构件描述方法第37-41页
     ·外部描述第38页
     ·接口描述第38-39页
     ·组装规约描述第39-41页
   ·构件的自动化测试与验证方法第41-47页
     ·构件的静态验证第42-43页
     ·构件的动态验证第43-44页
     ·构件接口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过程模型第44-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六章 可重构路由器集成开发环境设计与实现第48-75页
   ·本章简介第48页
   ·可重构路由器集成开发环境功能需求第48页
   ·功能简介第48-50页
     ·支持多标签第48-49页
     ·支持工程第49页
     ·支持元构件管理第49页
     ·支持构件管理第49-50页
     ·支持多平台编译第50页
     ·支持构件运行管理第50页
     ·支持构件仿真测试及组件装载仿真测试第50页
   ·功能分解第50-63页
     ·支持多标签的功能需求第50-53页
     ·支持工程的功能需求第53-57页
     ·元构件管理第57-59页
     ·构件管理第59-61页
     ·支持多平台编译第61-62页
     ·支持构件运行管理第62-63页
     ·支持构件仿真测试及组件装载仿真测试第63页
   ·多平台编译模块的实现第63-74页
     ·Linux交叉编译实现第63-69页
     ·Vxworks交叉编译实现第69-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七章 BGP协议构件开发实例与可重构特性验证第75-102页
   ·本章简介第75-76页
   ·可重构路由机制简介第76-77页
     ·构件通信消息格式第76-77页
     ·运行机制第77页
   ·BGP协议构件化实现第77-86页
     ·概述第77-79页
     ·代码修改方案综述第79-80页
     ·Bgp功能移植修改第80-83页
     ·Bgp构件化修改第83-86页
   ·其他构件实现和构件间通信第86-92页
     ·构件连接关系设计第86页
     ·Brtm构件第86-89页
     ·Bcmd构件第89-92页
   ·BGP可重构特性演示第92-101页
     ·环境搭建第92页
     ·Bgp的Ipv4配置第92-95页
     ·Bgp的Ipv6配置第95-98页
     ·Bcmd和Brtm的使用第98页
     ·配置Ipv4静态路由第98-99页
     ·配置Ipv6静态路由第99-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02-103页
   ·全文总结第102页
   ·前景分析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终端上个人信息检索核心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RFID/GPS/GIS的全程智能物流系统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