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论文

古水稻土铁形态分布规律及红外光谱特征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依据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9-13页
        1.2.1 水稻土铁形态的组成研究第9-10页
        1.2.2 水稻土铁形态的迁移及转化研究第10-12页
        1.2.3 水稻土铁形态的含量及分布研究第12页
        1.2.4 氧化铁的光谱特性研究第12-13页
    1.3 研究展望第13-14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案第14-19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4-15页
    2.2 澧阳平原杉龙岗区古水稻土剖面特征第15-16页
    2.3 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2.4 技术路线第16页
    2.5 试验方法第16-19页
        2.5.1 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第16-17页
        2.5.2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17-18页
        2.5.3 数据分析方法第18-19页
第三章 埋藏古水稻土铁形态的分布特征第19-29页
    3.1 埋藏古水稻土铁形态及总含量的分布特征第19-23页
        3.1.1 埋藏古水稻土全铁含量分布规律第19-20页
        3.1.2 埋藏古水稻土游离铁的分布规律第20-21页
        3.1.3 埋藏古水稻土无定形铁的分布规律第21-22页
        3.1.4 埋藏古水稻土结晶铁的分布规律第22-23页
    3.2 埋藏古水稻土不同粒径团聚体铁形态及含量的分布特征第23-27页
        3.2.1 5-2mm埋藏古水稻土团聚体铁形态分布规律第23-24页
        3.2.2 2-1mm埋藏古水稻土团聚体铁形态分布规律第24-25页
        3.2.3 1-0.25mm埋藏古水稻土团聚体铁形态分布规律第25-26页
        3.2.4 0.25mm埋藏古水稻土团聚体铁形态分布规律第26-27页
    3.3 小结第27-29页
第四章 Tessier法提取埋藏古水稻土铁结合形态的分布特征第29-39页
    4.1 埋藏古水稻土铁结合形态及总含量的分布特征第29-32页
        4.1.1 埋藏古水稻土水溶态铁含量分布规律第29-30页
        4.1.2 埋藏古水稻土交换态铁含量分布规律第30页
        4.1.3 埋藏古水稻土氧化物结合态铁含量分布规律第30-31页
        4.1.4 埋藏古水稻土有机物结合态铁含量分布规律第31-32页
        4.1.5 埋藏古水稻土残渣态铁含量分布规律第32页
    4.2 埋藏古水稻土不同粒径团聚体铁结合形态及含量的分布特征第32-36页
        4.2.1 5-2mm埋藏古水稻土团聚体铁结合形态分布规律第33-34页
        4.2.2 2-1mm埋藏古水稻土团聚体铁结合形态分布规律第34-35页
        4.2.3 1-0.25mm埋藏古水稻土团聚体铁结合形态分布规律第35页
        4.2.4 <0.25mm埋藏古水稻土团聚体铁结合形态分布规律第35-36页
    4.3 小结第36-39页
第五章 埋藏古水稻土氧化铁的红外光谱特征第39-48页
    5.1 红外光谱原理第39页
    5.2 埋藏古水稻土氧化铁红外光谱吸光度特征第39-42页
    5.3 埋藏古水稻土氧化铁红外光谱吸光度特征值第42-44页
    5.4 埋藏古水稻土红外光谱一阶导数特征第44-46页
    5.5 小结第46-48页
第六章 结语第48-50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48-49页
    6.2 总结与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介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根构型烤烟对氮素、钾素吸收与利用的研究
下一篇:古水稻土有机碳形态特征及其矿化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