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6-19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及方法 | 第20-2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2章 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24-30页 |
2.1 工业绿色发展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1.1 工业绿色发展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2.1.2 工业绿色发展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2.2 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2.2.1 经济因素 | 第27页 |
2.2.2 创新因素 | 第27-28页 |
2.2.3 环境因素 | 第28-29页 |
2.2.4 政府因素 | 第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测度 | 第30-40页 |
3.1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 | 第30-34页 |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第30-31页 |
3.1.2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第31页 |
3.1.3 实证评估 | 第31-34页 |
3.2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测度 | 第34-39页 |
3.2.1 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差异 | 第34-36页 |
3.2.2 三大城市群间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 | 第36页 |
3.2.3 三大城市群内部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 | 第36-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0-51页 |
4.1 模型构建 | 第40-46页 |
4.1.1 指标选取 | 第40-42页 |
4.1.2 面板模型建立与评估 | 第42页 |
4.1.3 面板模型评估 | 第42-46页 |
4.2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的夏普利值分解 | 第46-47页 |
4.2.1 夏普利值分解法 | 第46-47页 |
4.2.2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分解的回归方程 | 第47页 |
4.3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推进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5.1 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 第51页 |
5.2 推进工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5.2.1 建立长江经济带整体利益协调机制 | 第51-52页 |
5.2.2 加强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法律建设 | 第52-53页 |
5.2.3 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工业协同增长 | 第53页 |
5.2.4 发挥中三角城市群工业增长极点功能 | 第53-54页 |
5.2.5 提高泛成渝城市群工业资源使用效率 | 第54-55页 |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和所参与的课题目录 | 第64-65页 |
附录B 108个地级市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结果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