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论 | 第8-16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1.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3页 |
2.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三)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4页 |
2.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1.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5页 |
2.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我国的农村阶层变动与村民自治 | 第16-25页 |
(一) 社会阶层变动 | 第16-20页 |
1. 阶级、阶层、阶层变动的涵义 | 第16-18页 |
2. 当前我国的社会阶层变动 | 第18-19页 |
3. 当前我国农村的社会阶层变动 | 第19-20页 |
(二) 我国的村民自治 | 第20-25页 |
1. 村民、自治、村民自治的涵义 | 第20-21页 |
2. 村民自治的产生发展过程 | 第21-25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阶层变动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 第25-34页 |
(一) 村民自治的直接动力 | 第25-26页 |
1. 治理理念和思维的变化 | 第25页 |
2. 治理模式的调整 | 第25页 |
3. 自治发展方向和主题的变化 | 第25-26页 |
(二) 提供经济文化基础 | 第26-29页 |
1. 经济资源基础 | 第26-27页 |
2. 文化基础 | 第27-29页 |
(三) 塑造领导和主体力量 | 第29-31页 |
1. 领导力量 | 第29-30页 |
2. 主体力量 | 第30-31页 |
(四) 决定自治结构、运行方式和手段 | 第31-34页 |
1. 权力组织结构 | 第31页 |
2. 自治运行方式及机制 | 第31-32页 |
3. 自治的手段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阶层变动下村民自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历史任务 | 第34-41页 |
(一) 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9页 |
1. 内在动力的不足 | 第34-36页 |
2. 经济文化基础不足 | 第36-37页 |
3. 党的核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 第37页 |
4. 制度及体制亟需建立健全 | 第37-38页 |
5. 运行机制和手段不够科学规范 | 第38-39页 |
(二) 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的历史任务 | 第39-41页 |
1. 重建当前农村阶层变动下的乡村秩序 | 第39页 |
2. 实现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当前我国农村阶层变动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路径 | 第41-48页 |
(一) 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原则 | 第41-42页 |
1. 服务乡村发展 | 第41页 |
2. 党的领导 | 第41-42页 |
3. 民主共治 | 第42页 |
4. 依法治村 | 第42页 |
5. 因村而治 | 第42页 |
(二) 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路径 | 第42-48页 |
1. 增强发展动力 | 第42-44页 |
2. 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 第44页 |
3.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 第44-45页 |
4. 夯实物质文化基础 | 第45-46页 |
5. 改进制度和运行机制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