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第一节 遗传标记的种类和特点 | 第13-15页 |
1 形态学标记 | 第13页 |
2 细胞学标记 | 第13-14页 |
3 生化标记 | 第14页 |
4 分子标记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水产动物家系鉴定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 微卫星DNA(SSR)分子标记 | 第15页 |
2. 微卫星标记在水生动物家系鉴定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海洋生物资源的增殖放流 | 第16-20页 |
1 增殖放流的定义及发展 | 第16-17页 |
1.1 增殖放流 | 第16-17页 |
1.2 增殖放流的发展 | 第17页 |
2 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 第17-18页 |
3 微卫星标记在增殖放流中的应用 | 第18页 |
4 魁蚶增殖放流现状 | 第18-20页 |
第四节 群体遗传学 | 第20-22页 |
1 遗传多样性 | 第20页 |
2 魁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第五节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魁蚶家系的鉴定与放流群体回捕率评估 | 第23-45页 |
第一节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魁蚶家系鉴定及有效种群大小分析 | 第23-36页 |
0 引言 | 第23-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1.1 样品来源与采集 | 第24页 |
1.2 DNA的提取及微卫星分析 | 第24-25页 |
1.3 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2 结果 | 第26-34页 |
2.1 家系鉴定成功率 | 第26-28页 |
2.2 亲本和子代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28-29页 |
2.3 亲本繁殖成功率比较 | 第29-34页 |
3 讨论 | 第34-36页 |
3.1 家系分析 | 第34页 |
3.2 遗传多样性和亲本贡献率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魁蚶增殖放流个体的鉴定 | 第36-45页 |
0 前言 | 第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1.1 样品采集及DNA提取 | 第36-37页 |
1.2 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 | 第37页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2 结果 | 第38-44页 |
2.1 魁蚶微卫星标记多重PCR技术 | 第38-40页 |
2.2 魁蚶亲本遗传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 第40-41页 |
2.3 9个微卫星位点累积鉴定成功率评估 | 第41-43页 |
2.4 回捕魁蚶的初步筛选 | 第43页 |
2.5 回捕魁蚶的DNA鉴定 | 第43-44页 |
3 讨论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魁蚶群体遗传学研究 | 第45-59页 |
第一节 魁蚶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45-54页 |
0 前言 | 第45-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1.1 样品采集和DNA提取 | 第46页 |
1.2 微卫星基因分型 | 第46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46-47页 |
2 结果 | 第47-52页 |
2.1 遗传多样性 | 第47-50页 |
2.2 遗传分化 | 第50-52页 |
3 讨论 | 第52-54页 |
第二节 魁蚶放流群体遗传多样性监测 | 第54-59页 |
0 引言 | 第54-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页 |
1.1 样品采集 | 第55页 |
1.2 DNA提取和SSRs分析 | 第55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55页 |
2 结果 | 第55-57页 |
3 讨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
学术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