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属不同树种对花曲柳窄吉丁的抗性机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引言 | 第9-17页 |
| ·花曲柳窄吉丁的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 ·花曲柳窄吉丁的分类地位和异名 | 第9页 |
| ·花曲柳窄吉丁的发现及分布 | 第9-10页 |
| ·花曲柳窄吉丁的危害特征 | 第10页 |
| ·花曲柳窄吉丁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 第10-11页 |
| ·花曲柳窄吉丁的寄主 | 第11-12页 |
| ·防治方法和主要天敌 | 第12-13页 |
| ·扩散分析和防治对策 | 第13页 |
| ·植物抗虫性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植物组织结构与抗性的关系 | 第13-14页 |
| ·化学物质与抗性的关系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2 花曲柳窄吉丁的寄主选择性 | 第17-2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7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17页 |
| ·调查方法 | 第1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7-20页 |
| ·不同树种受害程度调查 | 第17-18页 |
| ·羽化孔在不同方位、不同高度的分布 | 第18-20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20-21页 |
| ·花曲柳窄吉丁的抗性分级 | 第20页 |
| ·羽化孔在不同方位、不同高度的分布 | 第20-21页 |
| 3 不同树种形态特征、组织解剖结构与抗虫性的关系 | 第21-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 ·材料来源及取样方法 | 第21页 |
| ·仪器及药品 | 第21页 |
| ·实验步骤 | 第21-22页 |
| ·解剖特征的观察 | 第22页 |
| ·数据分析 | 第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30页 |
| ·不同树种树皮形态特征 | 第22-23页 |
| ·不同树种内部组织结构与抗性的关系 | 第23-30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0-32页 |
| ·小结 | 第30页 |
| ·讨论 | 第30-32页 |
| 4 树木内含物与抗虫性的关系 | 第32-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页 |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 ·数据分析 | 第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7-39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讨论 | 第38-39页 |
| 5 树种挥发物与抗虫性的关系 | 第39-4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 ·试验仪器 | 第39页 |
| ·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 ·数据分析 | 第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 ·白蜡属各树种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分析 | 第40-41页 |
| ·白蜡属各树种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分析 | 第41页 |
| ·绒毛白蜡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及其含量日变化 | 第41-44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4-46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6-49页 |
| ·主要结论 | 第46-47页 |
| ·讨论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 附图 | 第55-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63页 |
| 导师简介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