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晶态介孔硅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光催化的基本理论第12-14页
        1.2.1 光解水的原理第12-14页
        1.2.2 提升光解水性能的方法第14页
    1.3 光解水体系第14-16页
        1.3.1 完全光解水系统第14-15页
        1.3.2 牺牲剂光解水系统第15页
        1.3.3 电子中介体系第15页
        1.3.4 助催化剂体系第15-16页
    1.4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分类第16-17页
        1.4.1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第16页
        1.4.2 金属硫化物半导体第16-17页
        1.4.3 有机半导体材料第17页
    1.5 硅催化剂应用现状第17-19页
        1.5.1 硅的优势及问题第17-18页
        1.5.2 多孔硅的制备方法第18-19页
    1.6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第19-20页
    1.7 参考文献第20-26页
第二章 晶态介孔硅球的制备及表征第26-40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实验部分第26-28页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6-27页
        2.2.2 实验装置第27-28页
    2.3 晶态介孔硅球的制备第28-30页
        2.3.1 介孔二氧化硅球的制备第28-29页
        2.3.2 介孔二氧化硅球的还原第29-30页
    2.4 介孔二氧化硅球与晶态介孔硅球的表征第30-31页
    2.5 结果与分析第31-38页
        2.5.1 形貌与物相表征第31-35页
        2.5.2 比表面积与孔分布第35-36页
        2.5.3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及带隙第36-38页
    2.6 本章小结第38页
    2.7 参考文献第38-40页
第三章 晶态介孔硅球的光解水性能第40-54页
    3.1 引言第40-41页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1页
    3.3 实验与分析第41-46页
        3.3.1 实验步骤与测试方法第41-42页
        3.3.2 光解水产氢结果分析第42-44页
        3.3.3 光电化学测试及分析第44-46页
    3.4 应用前景探究第46-51页
        3.4.1 稳定性测试第46-49页
        3.4.2 表观量子产率第49-50页
        3.4.3 太阳光催化产氢性能第50-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3.6 参考文献第52-54页
第四章 晶态介孔硅球孔结构调控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第54-64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实验部分第54-55页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4-55页
        4.2.2 实验步骤第55页
    4.3 表征结果与分析第55-60页
        4.3.1 形貌与物相表征第55-58页
        4.3.2 比表面积与孔分布第58-59页
        4.3.3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及带隙第59-60页
        4.3.4 光电化学测试及分析第60页
    4.4 光解水产氢性能对比第60-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页
    4.6 参考文献第61-64页
第五章 结论第64-66页
致谢第66-6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银免疫探针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金属离子改性分子筛催化多异丙苯烷基转移反应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