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催化型DPF碳烟捕集及连续再生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2 研究课题的提出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3.1 碳烟捕集机理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连续再生机理研究现状第17-19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碳烟捕集及连续再生试验研究第21-35页
    2.1 试验台架建立及原排试验第21-24页
    2.2 碳烟加载试验第24-27页
    2.3 压降特性试验第27-29页
        2.3.1 洁净状态压降特性试验第27-28页
        2.3.2 不同碳烟加载量压降特性试验第28-29页
    2.4 连续再生试验第29-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3章 仿真模型的建立及验证第35-63页
    3.1 碳烟捕集数学模型第35-44页
        3.1.1 深床捕集模型第35-41页
        3.1.2 饼层捕集模型第41-44页
    3.2 一维流场数学模型第44-49页
        3.2.1 质量守恒第45页
        3.2.2 动量守恒第45-46页
        3.2.3 能量守恒第46-48页
        3.2.4 压降模型第48-49页
    3.3 再生反应模型第49-52页
    3.4 模型参数的标定及验证第52-61页
        3.4.1 碳烟捕集模型验证第53-58页
        3.4.2 再生模型验证第58-61页
    3.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4章 碳烟捕集及连续再生机理仿真研究第63-89页
    4.1 碳烟捕集机理仿真研究第63-74页
        4.1.1 碳烟捕集特性第63-66页
        4.1.2 碳烟捕集特性影响因素分析第66-74页
    4.2 连续再生机理仿真研究第74-84页
        4.2.1 NO2反向扩散第74-77页
        4.2.2 连续再生影响因素分析第77-84页
    4.3 连续再生对碳烟捕集的影响研究第84-87页
        4.3.1 连续再生平衡点温度第84-86页
        4.3.2 连续再生对碳烟捕集影响程度分析第86-87页
    4.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5章 碳烟加载量预测方法研究第89-93页
    5.1 压降法第89-90页
    5.2 模型法第90-92页
    5.3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93-99页
    6.1 总结第93-96页
    6.2 展望第96-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5页
作者简介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决策支持系统需求分析研究
下一篇:海绵城市背景下南昌市防洪排涝规划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