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能源现状 | 第11页 |
1.2 氢气能源 | 第11-12页 |
1.3 氢气能源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1 在生物医疗方面的应用 | 第12页 |
1.3.2 在工业方面的用途 | 第12页 |
1.3.3 在燃料电池方面的应用 | 第12-13页 |
1.4 电催化产氢反应机理 | 第13-14页 |
1.5 本文研究意义及背景 | 第14-16页 |
1.5.1 无机非金属催化剂 | 第15-16页 |
1.5.2 过渡金属催化剂 | 第16页 |
1.6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多级Ni_3S_2纳米棒阵列作为高效的氢析出催化剂研究 | 第18-27页 |
2.1 前言 | 第18-19页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9-20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19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0-21页 |
2.3.1 材料合成 | 第20页 |
2.3.2 物理表征 | 第20页 |
2.3.3 电化学测试 | 第20-21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1-26页 |
2.4.1 BET比表面积 | 第21页 |
2.4.2 X射线衍射光谱 | 第21-22页 |
2.4.3 拉曼光谱 | 第22页 |
2.4.4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2-23页 |
2.4.5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3-24页 |
2.4.6 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P掺杂的CoS_2纳米片阵列作为高效的氢析出催化剂研究 | 第27-41页 |
3.1 前言 | 第27-28页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3.3.1 材料合成 | 第29页 |
3.3.2 物理表征 | 第29-30页 |
3.3.3 电化学测试 | 第3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3.4.1 X射线衍射光谱 | 第30-31页 |
3.4.2 拉曼光谱 | 第31页 |
3.4.3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1-33页 |
3.4.4 场发射投射电子显微镜 | 第33-34页 |
3.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34-35页 |
3.4.6 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35-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多级同轴的MoS_2@CoS_2作为高效的氢析出催化剂研究 | 第41-59页 |
4.1 前言 | 第41-42页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2-43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4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42-43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4.3.1 材料合成 | 第43页 |
4.3.2 物理表征 | 第43-44页 |
4.3.3 电化学测试 | 第44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4-58页 |
4.4.1 X射线衍射光谱 | 第44-45页 |
4.4.2 拉曼光谱 | 第45页 |
4.4.3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45-48页 |
4.4.4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48-50页 |
4.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50-52页 |
4.4.6 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52-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