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面向物联网的数据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6LoWPAN第12-14页
        1.2.2 ROLL第14页
        1.2.3 IPSO第14页
        1.2.4 CoRE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第16-17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7-19页
第2章 相关技术研究第19-29页
    2.1 拥塞处理算法研究第19-22页
        2.1.1 拥塞控制的相关参数第19-20页
        2.1.2 Tahoe算法第20页
        2.1.3 Reno算法第20-21页
        2.1.4 New Reno算法第21页
        2.1.5 Sack算法第21-22页
        2.1.6 Vegas算法第22页
    2.2 数据包重传机制研究第22-24页
        2.2.1 经典算法第23-24页
        2.2.2 标准算法第24页
    2.3 Contiki操作系统第24-27页
        2.3.1 Contiki的特点第25-26页
        2.3.2 Contiki的主要框架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3章 物联网的数据传输协议的框架研究与设计第29-39页
    3.1 非对称传输协议场景分析第29-31页
        3.1.1 传感器节点分析第29-30页
        3.1.2 非对称传输协议应用场景第30-31页
    3.2 非对称协议栈架构第31-32页
    3.3 非对称传输协议框架设计第32-37页
        3.3.1 非对称传输协议通信阶段第32-33页
        3.3.2 非对称通信协议通信功能第33-35页
        3.3.3 非对称传输协议的通信模型构建第35-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4章 物联网的数据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第39-61页
    4.1 非对称传输协议设计要求及思想第39-41页
        4.1.1 ATP设计要求第39-40页
        4.1.2 ATP设计思想第40-41页
    4.2 ATP头设计第41-42页
    4.3 ATP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第42-57页
        4.3.1 ATP的连接与撤销模块第43-48页
        4.3.2 ATP的拥塞控制第48-55页
        4.3.3 ATP的计时器模块第55-57页
    4.4 负载转移分析第57-59页
        4.4.1 计算负载分析第57-58页
        4.4.2 通信负载分析第58-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物联网的数据传输协议的测试与分析第61-71页
    5.1 非对称传输协议实验设计第61-62页
        5.1.1 测试环境搭建第61-62页
        5.1.2 测试工具第62页
    5.2 功能测试第62-66页
        5.2.1 传感器测试第63-65页
        5.2.2 服务器测试第65-66页
        5.2.3 能耗测试第66页
    5.3 性能测试第66-69页
        5.3.1 能源消耗比较第67页
        5.3.2 丢包率比较第67-68页
        5.3.3 延时比较第68-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成果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航旅纵横后台管理系统
下一篇:面向森林环境参数监测的移动GIS技术及系统的设计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