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成都市郫都区2013-2014年治理黑臭河道的案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选题的依据第12-16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2-14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4页
        1.1.3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1.4 研究价值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6-19页
        1.2.1 国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现状第16-18页
        1.2.2 国内先进地区流域水污染治理进程第18页
        1.2.3 国内外水污染治理差异原因第18-19页
    1.3 理论依据第19-21页
        1.3.1 目标管理理论第19-20页
        1.3.2 博弈论第20页
        1.3.3 控制原则理论第20-21页
        1.3.4 组织结构理论第21页
    1.4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第21-23页
        1.4.1 研究的方法第21-22页
        1.4.2 研究的框架第22-23页
第二章 郫都区实施以黑臭河道治理为例的研究价值第23-30页
    2.1 我国开展流域治理的总体情况第23-24页
        2.1.1 水流域治理的概况第23-24页
        2.1.2 我国水流域治理的难点第24页
    2.2 当前各地政府开展流域治理中存在的普遍困惑第24-27页
        2.2.1 多龙治水,层级协调不畅第25页
        2.2.2 本级财政支撑不足第25-26页
        2.2.3 河道管护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第26-27页
    2.3 郫都区实施黑臭河道治理案例的典型性第27-30页
        2.3.1 各职能部门明确责任范围第27-28页
        2.3.2 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第28页
        2.3.3 创新水环境多元化管理长效机制第28-30页
第三章 郫都区实施黑臭河道治理的案例描述第30-46页
    3.1 郫都区实施黑臭河道治理的背景研究第30-40页
        3.1.1 郫都区水资源特点、水务现状及问题第30-34页
        3.1.2 郫都区实施黑臭河道治理的重要性第34-38页
        3.1.3 郫都区实施黑臭河道治理建设的必要性第38-39页
        3.1.4 郫都区实施黑臭河道治理的实践基础第39-40页
    3.2 郫都区实施黑臭河道治理的主要历程第40-41页
        3.2.1 发布整改通告,关闭黑臭河道污染源第40-41页
        3.2.2 调整产业结构,切断污染物入河路径第41页
        3.2.3 打造滨河长廊,进行河流生态修复第41页
    3.3 郫都区实施黑臭河道治理的主要成效第41-43页
        3.3.1 区域河道水质明显提升,打牢生态本底第41-42页
        3.3.2 群众投诉减少,社会反响较好第42页
        3.3.3 构建水污染防治体系,支撑可持续发展第42-43页
    3.4 郫都区实施黑臭河道治理的主要工作第43-46页
        3.4.1 产业调整,构筑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体系第43-44页
        3.4.2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多元融资第44-45页
        3.4.3 建立政府调控公众参与的河道常态化管理体制第45-46页
第四章 郫都区实施黑臭河道治理的责任主体分析第46-51页
    4.1 郫都区河道管理中心实施黑臭河道治理的治理举措第46-47页
        4.1.1 完善全域覆盖的网格化工作体系第46页
        4.1.2 定期召开协调会,提升治理工作的权威性第46页
        4.1.3 建立巡查管护队伍,强化目标考核第46-47页
    4.2 提升水务部门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性分析第47-49页
        4.2.1 发挥平台公司优势, 保障项目运行第47-48页
        4.2.2 纳入目标管理,激发组织成员活力第48页
        4.2.3 将相应落实整改情况向上通报第48-49页
    4.3 通过实施黑臭河道治理提升水务部门公共服务水平的主要经验第49-51页
        4.3.1 细化目标责任书, 形成快速处置工作机制第49页
        4.3.2 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第49页
        4.3.3 加大河道渠水环境长效管理力度第49-51页
第五章 郫都区实施黑臭河道治理的资金保障机制的分析第51-57页
    5.1 郫都区实施河道治理的资金保障方式第51-52页
        5.1.1 上级拨款与区级配套资金共同保障第51页
        5.1.2 引入PPP模式,提升地区基础能力建设第51-52页
        5.1.3 借助生态补偿机制获取资金支持第52页
    5.2 郫都区实施黑臭河道治理“PPP”模式的关键性分析第52-54页
        5.2.1 推进以效果为导向的合同环境服务模式第52-53页
        5.2.2 细化双方职责,提高运营效率第53-54页
        5.2.3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解决融资困局第54页
    5.3 郫都区实施实施黑臭河道治理资金保障机制的主要经验第54-57页
        5.3.1 对专项资金监管的全覆盖第54-55页
        5.3.2 多渠道争取生态补偿资金第55-56页
        5.3.3 因地制宜制定PPP管理模式第56-57页
第六章 郫都区实施黑臭河道治理方式分析第57-63页
    6.1 郫都区实施黑臭河道治理方式的重要作用第57-58页
        6.1.1 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之间的双赢第57页
        6.1.2 实现环保与水务部门的有效合作第57-58页
        6.1.3 完善自我反馈机制, 推进服务下沉第58页
    6.2 实施实施黑臭河道治理方法的关键性分析第58-60页
        6.2.1 编制水生态总体规划, 调整产业结构第58-59页
        6.2.2 推进水务信息化, 打造智慧水务第59页
        6.2.3 加大综合执法力度, 解决相互推诿第59-60页
    6.3 通过实施黑臭河道治理方法的主要经验第60-63页
        6.3.1 转变观念推进领域协同第60页
        6.3.2 服务融合打破信息孤岛第60页
        6.3.3 借鉴经验提升治理效率第60-61页
        6.3.4 贯彻“河长制”, 责任落实到位第61-63页
第七章 郫都区实施黑臭河道治理的启示第63-69页
    7.1 建立健全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团队合力,推进内部协调第63-64页
        7.1.1 形成定期跨部门联席工作会议, 探讨工作难点第63页
        7.1.2 突出重点,全域推进水污染防治计划第63-64页
        7.1.3 定期发送整改通知, 明确污染点源第64页
    7.2 开源节流,规范水环境长效管理资金第64-65页
        7.2.1 多措并举,多方筹集涉水专项资金第64-65页
        7.2.2 结合实际,实施河渠水环境资金管理办法第65页
    7.3 从“智慧水务”入手,提升电子政务水平第65-67页
        7.3.1 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水污染治理科学决策第65-66页
        7.3.2 引入治理污水新技术, 提升水治理效果第66-67页
        7.3.3 建立完善的管护制度, 做好河道长效管理第67页
    7.4 关于黑臭河道治理的理论设想第67-69页
        7.4.1 合理定位事权划分, 发挥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第67页
        7.4.2 制定水污染防治清单, 打造高效法制政府第67-68页
        7.4.3 完善涉水财政保障机制, 确保基层治理有效第68-69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8.1 主要结论第69页
    8.2 研究展望第69-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镇污水厂剩余污泥电渗透深度脱水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金属卟啉催化氧化预处理焦化废水的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