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转移熵的人脑因效连接网络分析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8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2-17页
        1.2.1 人脑神经成像技术第12-13页
        1.2.2 人脑功能连接网络分析第13-15页
        1.2.3 人脑因效连接网络分析第15-17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7-18页
第2章 基于模型的人脑因效连接网络第18-27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第18-21页
        2.2.1 两变量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第18-20页
        2.2.2 条件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第20-21页
    2.3 动态因果模型第21-25页
        2.3.1 基本模型第21-24页
        2.3.2 参数估计第24页
        2.3.3 先验因子第24-25页
        2.3.4 模型估计和选择第25页
    2.4 基于模型方法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基于符号转移熵的人脑因效连接网络计算第27-40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转移熵第27-30页
        3.2.1 转移熵理论第27-28页
        3.2.2 转移熵推导第28-30页
    3.3 基于改进的符号转移熵第30-34页
        3.3.1 时间序列符号化方法第30-31页
        3.3.2 改进的符号化方法第31-33页
        3.3.3 算法具体描述第33-34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3.4.1 实验数据第34-36页
        3.4.2 数据预处理第36-38页
        3.4.3 结果与分析第38-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基于参数化转移熵的人脑因效连接网络分析第40-53页
    4.1 引言第40页
    4.2 基于参数化的转移熵计算第40-47页
        4.2.1 状态空间重构第40-41页
        4.2.2 转移熵的估计第41-44页
        4.2.3 嵌入参数优化第44-45页
        4.2.4 交互延迟优化第45-46页
        4.2.5 非参数显著性检验第46-47页
    4.3 算法具体描述第47-48页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8-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5页
    5.1 本文总结第53-54页
    5.2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指纹识别的电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斜视滑动聚束SAR舰船目标成像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