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 ·吸油树脂的合成方法及应用研究 | 第15-19页 |
| ·高吸油树脂的发展概况 | 第16页 |
| ·高吸油树脂的合成 | 第16-17页 |
| ·高吸油树脂的吸油原理 | 第17-18页 |
| ·吸油树脂的其它应用 | 第18-19页 |
| ·环糊精的结构、性能、相关应用研究 | 第19-21页 |
| ·环糊精的结构与性质 | 第19-20页 |
| ·环糊精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偶氮苯化合物的结构、性能与应用研究 | 第21-25页 |
| ·偶氮苯生色团结构与性能 | 第21-23页 |
| ·偶氮苯顺反异构化机理 | 第23-24页 |
| ·偶氮苯化合物及相关聚合物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 ·课题目的与意义 | 第25-27页 |
| ·目的 | 第25页 |
| ·意义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环糊精的改性及以含有环糊精组分的高吸油树脂微球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第27-41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主要试剂与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 ·主要试剂 | 第27-28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页 |
| ·实验内容 | 第28-31页 |
| ·改性环糊精(β-CD-MA)的合成 | 第28-29页 |
| ·含环糊精结构的高吸油性能吸油树脂合成 | 第29-30页 |
| ·吸油树脂的吸油速率及饱和吸油率测定 | 第30页 |
| ·吸油树脂的保油率的测定 | 第30-31页 |
| ·产物表征 | 第31-35页 |
| ·β-CD-MA结构表征 | 第31-33页 |
| ·吸油树脂表观形貌表征 | 第33-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 ·β-CD-MA的用量对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 ·丙烯酸十八酯单体、苯乙烯单体用量配比对吸油树脂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吸油树脂的吸油速率测试 | 第37-39页 |
| ·吸油树脂吸附水表面上的有机溶剂 | 第39页 |
| ·吸油树脂保油率的测定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低成本吸油树脂(α-甲基苯乙烯为共聚单体、DVB为交联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 第41-49页 |
| ·引言 | 第41-42页 |
| ·主要设备与试剂 | 第42-43页 |
| ·主要试剂 | 第42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2-43页 |
| ·实验内容 | 第43页 |
| ·具有应用价值的低成本吸油树脂合成 | 第43页 |
| ·吸油树脂交联度的测定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7页 |
| ·不同单体配比吸油树脂对饱和吸油率影响 | 第44-45页 |
| ·饱和吸油率与交联度关系 | 第45-46页 |
| ·吸油树脂保油率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含双键偶氮苯化合物的合成及光敏感吸油树脂的合成 | 第49-61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主要设备与试剂 | 第49-50页 |
| ·主要试剂 | 第49-50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0页 |
| ·实验内容 | 第50-54页 |
| ·含双健偶氮苯化合物的合成 | 第50-53页 |
| ·光敏感吸油树脂的合成 | 第53-54页 |
| ·产物表征 | 第54-56页 |
| ·含双键偶氮苯化合物(V1-AZO)的结构表征 | 第54-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58页 |
| ·光敏性吸油树脂吸油性能表征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 致谢 | 第71-73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5页 |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
| 导师简介 | 第75-76页 |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