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问题提出与概念界定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10-15页 |
第一章 声客:声音的缔造者 | 第15-25页 |
一、起源:从收音机到互联网 | 第15-18页 |
二、群体特征:从足够专业到完全业余 | 第18-21页 |
三、活动空间:圈地自萌式的网络社交 | 第21-25页 |
第二章 声客作品:声音世界的万花筒 | 第25-37页 |
一、声音的万象世界 | 第25-33页 |
二、“专一”的仪式抵抗 | 第33-34页 |
三、随心百变的风格超市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声客文化的创造与再创造 | 第37-43页 |
一、原创与再创作 | 第37-39页 |
二、个人力量与团队协作 | 第39-40页 |
三、商业媒介与亚文化资本 | 第40-43页 |
第四章 认同与表达:声客的文化意义 | 第43-52页 |
一、身份认同:声客参与的动机 | 第43-45页 |
二、自我表达:声客的话语权 | 第45-47页 |
三、公共话题的参与和建设 | 第47-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88页 |
附A 调查问卷 | 第59-64页 |
附B《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课题声客部分数据报告 | 第64-71页 |
附C 深度访谈记录 | 第71-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