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 1.2 桩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1.2.1 经验方法 | 第12-13页 |
| 1.2.2 理论计算法 | 第13-16页 |
| 1.2.3 数值分析法 | 第16页 |
| 1.2.4 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小结 | 第16-17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第2章 基于Mindlin解的桩基沉降计算方法 | 第19-33页 |
| 2.1 Boussinesq解和Mindlin解的计算公式 | 第19-23页 |
| 2.1.1 Boussinesq解 | 第19-21页 |
| 2.1.2 Mindlin解 | 第21-23页 |
| 2.2 等代墩基法 | 第23-29页 |
| 2.2.1 基于Mindlin应力解的方法 | 第23-26页 |
| 2.2.2 基于Mindlin位移解的方法 | 第26-29页 |
| 2.3 弹性理论法 | 第29-3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基于单桩静载试验的高承台桩基沉降计算方法 | 第33-52页 |
| 3.1 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 3.2 计算模型 | 第34-35页 |
| 3.2.1 承台的平衡方程 | 第34-35页 |
| 3.2.2 承台变形协调条件 | 第35页 |
| 3.3 基桩的沉降计算方法 | 第35-41页 |
| 3.3.1 单桩沉降的弹性理论法 | 第36-37页 |
| 3.3.2 S_(PI2)的计算方法 | 第37-38页 |
| 3.3.3 [I_(pIJ)]、[I_(sII)]和[I_(sIJ)]的计算方法 | 第38-40页 |
| 3.3.4 土层变形模量的确定 | 第40-41页 |
| 3.4 方程组的建立与求解 | 第41-46页 |
| 3.4.1 试算法 | 第42-43页 |
| 3.4.2 迭代法 | 第43-46页 |
| 3.5 算例 | 第46-50页 |
| 3.5.1 工程背景 | 第46-48页 |
| 3.5.2 计算过程 | 第48-5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4章 基于单桩静载试验的低承台桩基沉降计算方法 | 第52-73页 |
| 4.1 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52页 |
| 4.2 计算模型 | 第52-54页 |
| 4.2.1 承台的平衡方程 | 第52-53页 |
| 4.2.2 承台变形协调条件 | 第53-54页 |
| 4.3 基桩的沉降计算方法 | 第54-57页 |
| 4.4 承台下土的沉降计算方法 | 第57-60页 |
| 4.4.1 S_(SJ1)的计算方法 | 第58-59页 |
| 4.4.2 S_(SJ2)的计算方法 | 第59-60页 |
| 4.5 方程组的建立与求解 | 第60-64页 |
| 4.5.1 方程组的建立 | 第60-61页 |
| 4.5.2 方程组的求解 | 第61-64页 |
| 4.6 算例 | 第64-71页 |
| 4.6.1 试验结果 | 第64-66页 |
| 4.6.2 计算过程 | 第66-67页 |
| 4.6.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7-71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5.1 结论 | 第73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