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背光模组表面瑕疵检测设备研发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1.1 课题的提出背景及意义 | 第12-16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2-15页 |
1.1.2 课题意义 | 第15-16页 |
1.2 课题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背光模组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6-17页 |
1.2.2 机器视觉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7-19页 |
1.3 设备性能指标 | 第19-20页 |
1.4 论文章节概况 | 第20-22页 |
2 设备总体设计方案的完成 | 第22-38页 |
2.1 设备总体方案 | 第22-23页 |
2.2 设备硬件的选型与安装 | 第23-35页 |
2.2.1 工业相机选型及安装 | 第23-29页 |
2.2.2 光学镜头选型 | 第29-32页 |
2.2.3 工控机配置与采集卡选型安装 | 第32-34页 |
2.2.4 PLC和机器人的选型及安装 | 第34-35页 |
2.3 软件运行环境搭建 | 第35-37页 |
2.3.1 操作系统的确定 | 第35页 |
2.3.2 软件开发工具的安装 | 第35页 |
2.3.3 图像采集软件的安装 | 第35-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检测算法的实现 | 第38-56页 |
3.1 算法开发工具的介绍 | 第38页 |
3.2 图像处理算法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38-39页 |
3.3 图像处理算法的实现 | 第39-54页 |
3.3.1 图像校正 | 第40-43页 |
3.3.2 图像分割 | 第43-45页 |
3.3.3 图像增强 | 第45-48页 |
3.3.4 图像二值化 | 第48-50页 |
3.3.5 二值形态学处理 | 第50-53页 |
3.3.6 特征提取及其他处理算法 | 第53-54页 |
3.4 瑕疵分类的实现 | 第54-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设备操作软件的实现 | 第56-68页 |
4.1 软件开发工具介绍 | 第56页 |
4.2 设备软件总体方案 | 第56-57页 |
4.3 软件功能模块设计及实现 | 第57-67页 |
4.3.1 操作界面 | 第58-59页 |
4.3.2 菜单模块 | 第59-61页 |
4.3.3 相机调试模块 | 第61-62页 |
4.3.4 串口调试模块 | 第62页 |
4.3.5 标定模块 | 第62-65页 |
4.3.6 参数调试模块 | 第65-66页 |
4.3.7 功能测试模块 | 第66-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 系统运行结果分析 | 第68-73页 |
5.1 设备硬件运行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5.1.1 相机取像清晰度分析 | 第68-69页 |
5.1.2 图像对比度效果分析 | 第69页 |
5.2 设备软件运行结果分析 | 第69-72页 |
5.2.1 检测算法运行分析 | 第69-71页 |
5.2.2 操作软件运行分析 | 第71-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结论 | 第73-75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3-74页 |
6.2 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工作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