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圆板振动能量采集器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线性圆板振动能量采集器 | 第13-14页 |
1.3.2 非线性圆板振动能量采集器 | 第14-15页 |
1.4 振动系统的非参数辨识方法概述 | 第15-21页 |
1.4.1 恢复力曲面法 | 第16-17页 |
1.4.2 希尔伯特变换法 | 第17-21页 |
1.5 动力系统稳态响应求解方法 | 第21-24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之处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层合圆板采集器的参数辨识与非线性响应 | 第26-50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层合圆板采集器结构与模型 | 第26-30页 |
2.2.1 采集器结构 | 第26-28页 |
2.2.2 弹性模型 | 第28-30页 |
2.3 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参数辨识方法 | 第30-37页 |
2.3.1 实验装置 | 第30-31页 |
2.3.2 电参数识别 | 第31-33页 |
2.3.3 力学参数识别 | 第33-37页 |
2.4 嵌入弧长延伸的谐波平衡 | 第37-41页 |
2.4.1 谐波平衡过程 | 第37-39页 |
2.4.2 弧长延伸法 | 第39-41页 |
2.5 非线性响应的解析、数值和实验结果 | 第41-48页 |
2.5.1 幅频响应曲线 | 第41-43页 |
2.5.2 高阶谐波的解支曲线 | 第43-46页 |
2.5.3 参数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2.5.4 层合圆板能量采集器的性能表现 | 第47-4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层合圆板实验建模 | 第50-72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层合圆板非参数辨识过程 | 第50-58页 |
3.2.1 恢复力曲面法辨识 | 第52-53页 |
3.2.2 希尔伯特变换法辨识 | 第53-58页 |
3.3 均匀圆板非参数辨识结果 | 第58-63页 |
3.4 非线性恢复力的函数逼近 | 第63-70页 |
3.4.1 辨识方法比较 | 第63-66页 |
3.4.2 层合板恢复力函数模型 | 第66-68页 |
3.4.3 实验验证 | 第68-7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层合圆板采集器实验的非参数辨识 | 第72-90页 |
4.1 引言 | 第72页 |
4.2 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非参数辨识方法 | 第72-74页 |
4.3 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仿真辨识 | 第74-82页 |
4.3.1 线性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 | 第74-76页 |
4.3.2 立方非线性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 | 第76-80页 |
4.3.3 软硬非线性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 | 第80-82页 |
4.4 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实验辨识 | 第82-88页 |
4.4.1 复合多层压电采集器的非参数辨识方法 | 第82-84页 |
4.4.2 层合圆板振动能量采集器实验辨识结果 | 第84-8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五章 层合圆板采集器的振动响应 | 第90-106页 |
5.1 引言 | 第90页 |
5.2 层合圆板振动能量的振动响应求解 | 第90-95页 |
5.2.1 层合圆板振动能量采集器模型 | 第90-91页 |
5.2.2 非线性振动能量采集器的HB-AFT求解过程 | 第91-94页 |
5.2.3 非线性振动能量采集器稳定性分析 | 第94-95页 |
5.3 层合圆板的非线性响应分析 | 第95-98页 |
5.4 层合圆板采集器的非线性响应分析 | 第98-10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10页 |
6.1 结论 | 第106-108页 |
6.2 创新点 | 第108页 |
6.3 展望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2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