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8-19页 |
第2章 农村普惠金融及其相关理论 | 第19-25页 |
2.1 普惠金融及其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2.1.1 普惠金融的内涵 | 第19页 |
2.1.2 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2.2 农村普惠金融的相关理论 | 第21-25页 |
2.2.1 金融抑制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包容性增长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的研究现状 | 第25-31页 |
3.1 国外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的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3.1.1 测度维度和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3.1.2 测度方法使用的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3.2 国内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的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3.2.1 测度维度和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3.2.2 测度方法使用的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3.3 国内外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研究现状的比较分析 | 第29-31页 |
第4章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 | 第31-52页 |
4.1 因子分析法介绍 | 第31-32页 |
4.1.1 因子分析法概述 | 第31页 |
4.1.2 因子分析法的步骤 | 第31-32页 |
4.1.3 模型参数的统计意义 | 第32页 |
4.1.4 因子分析法的应用 | 第32页 |
4.2 因子分析法在农村普惠金融水平测度的适用性 | 第32-33页 |
4.3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 | 第33-52页 |
4.3.1 维度设定和指标选取 | 第33-36页 |
4.3.2 样本选取和数据处理 | 第36-38页 |
4.3.3 测度过程 | 第38-42页 |
4.3.4 测度结果和区域差异分析 | 第42-52页 |
第5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52-57页 |
5.1 结论 | 第52-53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53-57页 |
5.2.1 渗透度方面,加大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力度 | 第53页 |
5.2.2 可获得度方面,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 | 第53-54页 |
5.2.3 可使用度方面,加大对金融机构支农的政策扶持力度 | 第54-55页 |
5.2.4 可负担度方面,加快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力度 | 第55页 |
5.2.5 社会层面,加强基础金融教育的普及力度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