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RT与ERP的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语音加工神经心理测验编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12-14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4页 |
2.1.1 语音加工 | 第14页 |
2.1.2 神经心理测验 | 第14页 |
2.2 阅读障碍儿童语音缺陷脑机制的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2.2.1 阅读障碍中的语音缺陷 | 第14-15页 |
2.2.2 阅读障碍语音缺陷的脑功能研究 | 第15-18页 |
2.3 神经心理测验的相关研究 | 第18-24页 |
2.3.1 神经心理测验的分类 | 第18-22页 |
2.3.2 神经心理测验的应用 | 第22页 |
2.3.3 神经心理测验的作用 | 第22-24页 |
3 方法 | 第24-30页 |
3.1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4页 |
3.2 文献法 | 第24-25页 |
3.2.1 理论建构 | 第24-25页 |
3.2.2 项目库建立 | 第25页 |
3.3 实验法 | 第25-28页 |
3.3.1 实验设计 | 第25页 |
3.3.2 实验抽样 | 第25-27页 |
3.3.3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3.3.4 实验程序 | 第27页 |
3.3.5 数据采集及处理 | 第27-28页 |
3.4 测量法 | 第28-29页 |
3.4.1 预测 | 第28页 |
3.4.2 正式测验 | 第28-29页 |
3.5 研究工具 | 第29-30页 |
3.5.1 测量工具 | 第29页 |
3.5.2 统计工具 | 第29-30页 |
4 结果 | 第30-46页 |
4.1 项目初筛 | 第30-33页 |
4.1.1 初测与筛选 | 第30-31页 |
4.1.2 ERP实验筛选题目 | 第31-33页 |
4.2 阅读障碍儿童语音加工与脑区关系 | 第33-39页 |
4.2.1 早成份P200分析 | 第33-35页 |
4.2.2 早成份N170分析 | 第35-37页 |
4.2.3 早成份VPP分析 | 第37-39页 |
4.3 项目分析 | 第39-42页 |
4.3.1 测验的假设分析 | 第39-40页 |
4.3.2 项目参数分析 | 第40-41页 |
4.3.3 信息函数 | 第41-42页 |
4.4 信效度分析 | 第42-46页 |
4.3.4 信度分析 | 第42页 |
4.3.5 效度分析 | 第42-44页 |
4.3.6 划界分的确立和检出率 | 第44-46页 |
5 讨论 | 第46-50页 |
5.1 神经心理测验的质量讨论 | 第46-47页 |
5.2 ERP实验结果讨论 | 第47-48页 |
5.3 本研究的特色、不足和改进 | 第48-50页 |
5.3.1 特色 | 第48页 |
5.3.2 不足 | 第48-49页 |
5.3.3 改进 | 第49-50页 |
6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附录 | 第56-64页 |
附录一:正常儿童与阅读障碍儿童的反应时差异比较 | 第56-58页 |
附录二:正常儿童与阅读障碍儿童的正确率差异比较 | 第58-60页 |
附录三:汉语词汇阅读障碍测验IRT分析 | 第60-61页 |
附录四: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61-62页 |
附录五:自编测验样卷 | 第62-64页 |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