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中越边境频率冲突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11-12页 |
·中越边界的频率协调进展和成果 | 第12-15页 |
·论文主要工作及成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越南无线电管理概况及频率规划 | 第17-24页 |
·越南信息产业发展及无线电管理 | 第17-20页 |
·越南各业务无线电频率规划 | 第20-23页 |
·规划目标 | 第20页 |
·规划原则 | 第20-21页 |
·规划内容 | 第21页 |
·规划的组织实施 | 第21-22页 |
·越南频率规划分析研究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红河州中越边境无线电频率测试 | 第24-44页 |
·红河州中越边境无线电研究主要测试点 | 第24-25页 |
·红河州中越边境无线电测试方法 | 第25-29页 |
·红河州中越边境地区无线电频率台站情况 | 第29-37页 |
·红河州边境地区无线电信号交叉覆盖情况 | 第37-42页 |
·中越边境地区广播电视交叉覆盖 | 第37-39页 |
·中越边境地区公众移动通信交叉覆盖情况 | 第39-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文山州中越边境无线电频率测试 | 第44-62页 |
·主要测试点及选择的依据 | 第44页 |
·测试方式 | 第44-46页 |
·文山州中越边境地区无线电频率台站情况 | 第46-47页 |
·文山州边境地区无线电信号交叉覆盖情况 | 第47-60页 |
·全州边境广播电视覆盖情况 | 第47-52页 |
·公众移动通信交叉覆盖情况 | 第52-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普洱市中越边境无线电频率测试 | 第62-68页 |
·普洱边境地区无线电频率测试概述 | 第62-63页 |
·测试结果频谱图 | 第63-66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中越边境无线电传播电磁环境与干扰特性分析 | 第68-97页 |
·中越边境地形特点 | 第68-69页 |
·中越边境山地及河流区域无线电波传播特性和传播损耗分析 | 第69-80页 |
·中越边境山地和丘陵地区无线电传播特性 | 第69-70页 |
·中越边境水上超短波无线电波传播特性 | 第70-71页 |
·中越边境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计算模型 | 第71-80页 |
·中越边境无线电波传播的干扰特性分析 | 第80-91页 |
·干扰类型 | 第80-82页 |
·干扰计算模型 | 第82-86页 |
·干扰测试方法 | 第86-87页 |
·干扰信号频谱图 | 第87-88页 |
·干扰容限估算 | 第88-90页 |
·干扰检测与处理 | 第90-91页 |
·中越边境电磁环境分析计算 | 第91-96页 |
·国际电联标准 | 第91-93页 |
·测试信号的背景噪声及干扰计算 | 第93-94页 |
·传输损耗计算与比较 | 第94-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七章 中越边境无线电频率冲突对策研究 | 第97-124页 |
·建立健全无线电行政管理体制 | 第97-106页 |
·从三大体系着手全面促进云南无线电管理 | 第97-98页 |
·多方面多角度系统性的落实中越边境无线电频谱管理 | 第98-102页 |
·构建集中统一的无线电管理体制 | 第102-104页 |
·更新无线电频率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 | 第104-106页 |
·技术上进行中越边境频率冲突的对策研究 | 第106-115页 |
·充分利用频谱管理软件做好数据监测分析 | 第106-107页 |
·信号调制识别在边境无线电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 第107-108页 |
·发挥技术监控手段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 第108-110页 |
·利用认知无线电解决中越边境频率冲突 | 第110-112页 |
·加强地区无线电监测网建设 | 第112-115页 |
·建立长期有效的中越边境无线电频率协调机制 | 第115-118页 |
·中越边境无线电频率协调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 第115-116页 |
·做好中越边境无线电频率协调工作的重要因素 | 第116-117页 |
·建立中越边境无线电频率协调的原则 | 第117-118页 |
·健全法律法规,提高执法力度 | 第118-119页 |
·提升无线电管理队伍综合素质 | 第119-122页 |
·开展科学的频率分配方案研究 | 第12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八章 总结 | 第124-127页 |
·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 | 第124-125页 |
·课题今后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 第125-127页 |
附录 | 第127-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64页 |
致谢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