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电化学发光 | 第10-12页 |
1.2.1 电化学发光理论 | 第10-11页 |
1.2.2 电化学发光机理 | 第11-12页 |
1.3 电化学发光发光体的类型 | 第12-14页 |
1.3.1 钌联吡啶的发光 | 第12-13页 |
1.3.2 鲁米诺的发光 | 第13-14页 |
1.3.3 量子点的发光 | 第14页 |
1.3.4 其他发光体的发光 | 第14页 |
1.4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 第14-18页 |
1.4.1 免疫的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1.4.2 免疫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1.4.3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1.5 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1.5.1 金纳米粒子 | 第18-19页 |
1.5.2 量子点 | 第19页 |
1.5.3 碳纳米材料 | 第19-20页 |
1.5.4 TiO_2纳米管 | 第20-21页 |
1.6 展望 | 第21页 |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 第21-22页 |
1.7.1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1.7.2 意义与创新点 | 第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8页 |
第二章 基于量子点和胶体金标记辣根过氧化酶双重信号放大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莱克多巴胺 | 第28-43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3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2.2.3 莱克多巴胺包被抗原和莱克多巴胺抗体的制备 | 第30-31页 |
2.2.4 L-半胱氨酸CdSe QDs,AuNPs和Ab-AuNPs-HRP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1页 |
2.2.5 免疫传感器的组装及检测 | 第31-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2.3.1 L-半胱氨酸CdSe量子点的表征 | 第33页 |
2.3.2 胶体金的表征 | 第33-34页 |
2.3.3 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反应机理和阻抗表征 | 第34-35页 |
2.3.4 信号放大和免疫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5-36页 |
2.3.5 ECL检测RAC | 第36-37页 |
2.3.6 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稳定性和重复性 | 第37-39页 |
2.4 总结 | 第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第三章 基于CdSe@CdS量子点和PEI-氧化石墨烯信号放大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检测双氯芬酸钠 | 第43-59页 |
3.1 引言 | 第43-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50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6-47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3.2.3 溶剂的配制 | 第47页 |
3.2.4 L-半胱氨酸修饰的CdSe QDs,CdSe@CdS和AuNPs的制备 | 第47-48页 |
3.2.5 PEI-GO和PEI-GO-AuNPs/CdSe@CdS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48页 |
3.2.6 ECLIA传感器的组装和双氯芬酸钠的检测 | 第48-5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3.3.1 CdSe@CdS和AuNPs的表征 | 第50页 |
3.3.2 GO和PEI-GO-AuNPs的表征 | 第50-51页 |
3.3.3 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 | 第51-52页 |
3.3.4 双氯芬酸钠包被抗原和抗体浓度的优化 | 第52页 |
3.3.5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分析检测双氯芬酸钠 | 第52-53页 |
3.4 总结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