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战略转型的基本概念 | 第18页 |
2.2 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2.2.1 目标战略理论 | 第18页 |
2.2.2 竞争战略理论 | 第18-19页 |
2.3 企业转型的基础理论 | 第19-21页 |
2.3.1 企业危机管理 | 第19-20页 |
2.3.2 企业创新理论 | 第20-21页 |
2.4 分析研究工具 | 第21-24页 |
2.4.1 PEST分析 | 第21-22页 |
2.4.2 五力模型 | 第22页 |
2.4.3 SWOT分析 | 第22页 |
2.4.4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EF) | 第22页 |
2.4.5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EF) | 第22-23页 |
2.4.6 QSPM定量分析 | 第23-24页 |
第3章 首钢矿业公司环境分析 | 第24-30页 |
3.1 企业宏观环境分析 | 第24-25页 |
3.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第25-26页 |
3.3 内部条件分析 | 第26-27页 |
3.3.1 企业资源 | 第26页 |
3.3.2 企业能力 | 第26-27页 |
3.4 首钢矿业公司战略转型的动因分析 | 第27-28页 |
3.4.1 国产矿自给率不足,保供安全面临巨大风险 | 第27页 |
3.4.2 国内矿山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 | 第27页 |
3.4.3 首钢铁矿石自给率不足、产业链不协调 | 第27-28页 |
3.4.4 建设首钢战略性资源保障基地尤为必要 | 第28页 |
3.5 首钢矿业公司现行战略及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第4章 首钢矿业公司SWOT分析和战略转型选择 | 第30-39页 |
4.1 公司SWOT分析 | 第30-33页 |
4.1.1 优势 | 第30-31页 |
4.1.2 劣势 | 第31页 |
4.1.3 机遇 | 第31-32页 |
4.1.4 威胁 | 第32-33页 |
4.2 公司备选战略SWOT分析 | 第33-34页 |
4.3 首钢矿业公司战略选择 | 第34-39页 |
4.3.1 QSPM模型的构建 | 第34-37页 |
4.3.2 总体战略选择 | 第37-39页 |
第5章 首钢矿业公司战略转型的设计与实施 | 第39-46页 |
5.1 战略转型的定位 | 第39页 |
5.2 战略转型的目标 | 第39-40页 |
5.2.1 做精做强矿产资源主业 | 第39-40页 |
5.2.2 做深做专相关产业 | 第40页 |
5.2.3 剥离搞活社会公益事业 | 第40页 |
5.2.4 发展培育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 第40页 |
5.3 战略转型的路径 | 第40-46页 |
5.3.1 战略转型的路径之打造资源性战略保障基地 | 第40-41页 |
5.3.2 战略转型的路径之现代服务业 | 第41-42页 |
5.3.3 战略转型的路径之技术维检业 | 第42-43页 |
5.3.4 战略转型的路径之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 第43-44页 |
5.3.5 战略转型的路径之公益事业单位剥离 | 第44-46页 |
第6章 首钢矿业公司战略转型保障措施 | 第46-49页 |
6.1 政策和法律保障 | 第46页 |
6.2 体制机制保障 | 第46-47页 |
6.3 科技创新能力保障 | 第47页 |
6.4 人力资源保障 | 第47页 |
6.5 企业文化保障 | 第47-48页 |
6.6 安全稳定保障 | 第48页 |
6.7 市场开拓能力保障 | 第48-49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7.1 论文结论 | 第49页 |
7.2 展望与建议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