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PR-HPLC法同时测定苦荞中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 | 第8-24页 |
1 引言 | 第8页 |
2 实验部分 | 第8-19页 |
·仪器及试药 | 第8-9页 |
·仪器 | 第8-9页 |
·试药 | 第9页 |
·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第9页 |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第9页 |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第9页 |
·方法学验证 | 第9-17页 |
·色谱条件 | 第9-10页 |
·系统适应性实验 | 第10页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10-11页 |
·对照品稳定性考察 | 第11-12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12-13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13-14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14-15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15-17页 |
·样品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 第17-19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19-23页 |
·样品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19-22页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22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22-23页 |
·结论 | 第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4页 |
第二章 10-DA化学半合成紫杉醇 | 第24-50页 |
1 紫杉醇简介 | 第24-25页 |
·紫杉醇的发现 | 第24页 |
·紫杉醇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 第24-25页 |
·紫杉醇的临床应用 | 第25页 |
2 紫杉醇的来源 | 第25-34页 |
·从天然植物——红豆杉中提取紫杉醇 | 第25-26页 |
·化学全合成 | 第26-27页 |
·生物合成紫杉醇 | 第27页 |
·化学半合成 | 第27-34页 |
·以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为前体的半合成 | 第28-34页 |
·以10-去乙酰紫杉醇为前体的化学半合成 | 第34页 |
3 实验部分 | 第34-41页 |
·合成设计路线 | 第34-35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5-36页 |
·试剂的前处理 | 第36-37页 |
·紫杉醇的半合成实验 | 第37-41页 |
·化合物(Ⅰ)的合成 | 第37-38页 |
·化合物(Ⅱ)的合成 | 第38-39页 |
·化合物(Ⅲ)的合成 | 第39-40页 |
·化合物(Ⅳ)的合成 | 第40-41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5 本实验的创新之处 | 第46页 |
6 结束语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第三章 苦荞中类黄酮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50-60页 |
1 苦荞中类黄酮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 第50-52页 |
2 苦荞中主要的黄酮化合物 | 第52页 |
3 苦荞黄酮的提取 | 第52-55页 |
4 苦荞黄酮的含量测定 | 第55-56页 |
5 苦荞发展的展望 | 第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8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