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微污染水处理工艺现状 | 第9-13页 |
1.2.1 强化常规工艺 | 第10-11页 |
1.2.2 预处理技术 | 第11-12页 |
1.2.3 深度处理 | 第12-13页 |
1.3 混凝-超滤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 | 第13-14页 |
1.3.1 混凝-超滤对浊度及颗粒物的去除效果 | 第13页 |
1.3.2 混凝-超滤对藻类及微生物的去除效果 | 第13-14页 |
1.3.3 混凝-超滤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 第14页 |
1.3.4 混凝-超滤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第14页 |
1.4 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5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来源 | 第15-17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6.2 创新点 | 第16页 |
1.6.3 课题来源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试验装置与研究方法 | 第17-25页 |
2.1 中试试验生物填料及混凝剂 | 第17-18页 |
2.1.1 生物填料 | 第17页 |
2.1.2 混凝剂 | 第17-18页 |
2.2 在线混凝及生物技术协同超滤工艺中试试验装置 | 第18-21页 |
2.2.1 超滤单元用膜 | 第18-19页 |
2.2.2 中试试验装置 | 第19-20页 |
2.2.3 中试试验设备 | 第20-21页 |
2.2.4 中试试验流程 | 第21页 |
2.3 试验原水水质 | 第21-22页 |
2.4 检测项目及检测仪器 | 第22-23页 |
2.4.1 检测项目 | 第22页 |
2.4.2 检测仪器 | 第22-23页 |
2.5 检测方法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在线混凝及生物技术协同超滤工艺运行参数优化 | 第25-41页 |
3.1 常温期组合工艺优化研究 | 第25-34页 |
3.1.1 组合工艺混凝剂投加优化研究 | 第25-30页 |
3.1.2 组合工艺水力停留时间优化研究 | 第30-34页 |
3.2 低温期组合工艺优化研究 | 第34-35页 |
3.3 超滤膜运行参数优化研究 | 第35-40页 |
3.3.1 超滤膜污染 | 第35-36页 |
3.3.2 超滤膜基本运行方式 | 第36页 |
3.3.3 超滤膜运行参数对膜污染的影响 | 第36-39页 |
3.3.4 超滤膜过滤方式对膜污染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5 混凝对膜污染的影响 | 第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在线混凝及生物技术协同超滤工艺去除污染物效能研究 | 第41-59页 |
4.1 组合工艺对氨氮去除效能研究 | 第41-46页 |
4.1.1 常温期组合工艺对氨氮去除效能研究 | 第41-43页 |
4.1.2 低温期组合工艺对氨氮去除效能研究 | 第43-46页 |
4.2 组合工艺对CODMn去除效能研究 | 第46-50页 |
4.2.1 常温期组合工艺对CODMn去除效能研究 | 第46-48页 |
4.2.2 低温期组合工艺对CODMn去除效能研究 | 第48-50页 |
4.3 组合工艺对浊度去除效能研究 | 第50-52页 |
4.4 组合工艺对UV254去除效能研究 | 第52-53页 |
4.5 组合工艺对DOC去除效能研究 | 第53-55页 |
4.6 组合工艺对NO2-N去除效能研究 | 第55-56页 |
4.7 组合工艺对铁、锰去除效能研究 | 第56-5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页 |
5.2 建议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