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硝基甲苯生产过程中废水所含氰化物及其它氮化物的处理工艺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一硝基甲苯废水的危害 | 第10-11页 |
1.2 一硝基甲苯废水的治理现状 | 第11-12页 |
1.2.1 源头控制减少污染物 | 第11页 |
1.2.2 末端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 第11-12页 |
1.3 一硝基甲苯废水工艺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4 一硝基甲苯废水生产工艺简介 | 第13-14页 |
1.5 本文的选题依据与创新点 | 第14-15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废水中氰化物处理工艺优化 | 第16-37页 |
2.1 废水中氰化物的来源 | 第16页 |
2.2 含氰废水的危害 | 第16-17页 |
2.3 去除氰化物的主要方法 | 第17-19页 |
2.4 CN-消除方法的选择 | 第19页 |
2.5 适合实验的工序 | 第19-21页 |
2.6 氰化物的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2.6.1 引言 | 第21页 |
2.6.2 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2.7 氰化物去除率的计算 | 第22页 |
2.8 碱性氯化法实验 | 第22-26页 |
2.8.1 原理 | 第22-23页 |
2.8.2 反应条件选择及技术要求 | 第23页 |
2.8.3 试验节点的选择 | 第23-24页 |
2.8.4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8.5 实验结论 | 第25-26页 |
2.9 臭氧氧化法 | 第26-27页 |
2.9.1 臭氧氧化机理 | 第26页 |
2.9.2 试验节点的选择 | 第26页 |
2.9.3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2.9.4 实验结论 | 第26-27页 |
2.10 试验阶段性总结 | 第27-28页 |
2.11 催化氧化实验 | 第28-32页 |
2.11.1 原理 | 第28页 |
2.11.2 催化剂的选择 | 第28页 |
2.11.3 氧化剂的选择 | 第28页 |
2.11.4 试剂用量 | 第28页 |
2.11.5 实验节点的选择 | 第28页 |
2.11.6 双氧水的催化氧化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2.11.7 双氧水的催化氧化实验结论 | 第29-31页 |
2.11.8 臭氧的催化氧化实验方法 | 第31页 |
2.11.9 臭氧的催化氧化实验结论 | 第31-32页 |
2.12 催化氧化实验总结 | 第32页 |
2.13 芬顿氧化池的催化氧化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2.14 试生产总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废水中含氮化合物的处理工艺研究 | 第37-52页 |
3.1 含氮废水的危害 | 第37-38页 |
3.2 含氮废水的处理技术及现状 | 第38-40页 |
3.2.1 氧化沟工艺 | 第38页 |
3.2.2 A/O工艺 | 第38-39页 |
3.2.3 A2/O工艺 | 第39页 |
3.2.4 SBR工艺 | 第39-40页 |
3.2.5 人工湿地脱氮 | 第40页 |
3.3 废水中总氮来源和超标的原因 | 第40-42页 |
3.3.1 总氮来源 | 第40-41页 |
3.3.2 各单元水质总氮的构成 | 第41-42页 |
3.3.3 超标原因 | 第42页 |
3.4 工艺线路选择及改造方案 | 第42-46页 |
3.4.1 多级A/O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 第43-44页 |
3.4.2 改造内容 | 第44页 |
3.4.3 构筑物和设备改造工艺设计 | 第44-46页 |
3.5 调试方案 | 第46-50页 |
3.5.1 调试内容及计划 | 第46页 |
3.5.2 污泥驯化 | 第46页 |
3.5.3 驯化期间监测的指标 | 第46-47页 |
3.5.4 驯化期的运行状况 | 第47页 |
3.5.5 运行效果、分析及运行参数优化 | 第47-48页 |
3.5.6 可行性分析 | 第48-49页 |
3.5.7 参数优化计划 | 第49页 |
3.5.8 稳定运行 | 第49-50页 |
3.6 总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3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52页 |
4.2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