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消费理论回顾 | 第7-16页 |
| 1.1 经典理论回顾 | 第7-11页 |
| 1.1.1 绝对收入与相对收入假说 | 第7-8页 |
| 1.1.2 永久收入假说 | 第8-9页 |
| 1.1.3 生命周期假说 | 第9-10页 |
| 1.1.4 随机游走假说 | 第10-11页 |
| 1.2 消费理论的新阶段 | 第11-16页 |
| 1.2.1 预防性储蓄理论 | 第11-12页 |
| 1.2.2 流动性约束理论 | 第12-14页 |
| 1.2.3 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理论在中国的初步应用 | 第14-16页 |
| 2. 流动性约束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 第16-19页 |
| 2.1 流动性约束何以降低消费者当期消费 | 第16-17页 |
| 2.2 流动性约束条件下消费者行为特征 | 第17-19页 |
| 3.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现状与特点 | 第19-23页 |
| 3.1 概况 | 第19-20页 |
| 3.2 居民消费倾向与储蓄率 | 第20-23页 |
| 4. 我国城镇居民流动性约束实证检验 | 第23-31页 |
| 4.1 流动性约束的检验模型 | 第23-25页 |
| 4.2 有关模型回归的说明 | 第25页 |
| 4.3 数据选取与说明 | 第25页 |
| 4.4 数据处理过程与回归结果分析 | 第25-28页 |
| 4.4.1 单位根检验 | 第25-26页 |
| 4.4.2 回归结果 | 第26-28页 |
| 4.5 原因分析 | 第28-31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31-37页 |
| 5.1 现阶段扩大消费信贷的政策选择 | 第31-33页 |
| 5.2 减少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 第33-36页 |
| 5.3 缩小收入差距,提倡机会公平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 附表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2-43页 |
| 高明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