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 第16-17页 |
|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 第16页 |
|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 第16-17页 |
| ·信息技术在土壤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 ·GIS 技术在土壤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第17页 |
| ·数字土壤应用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土壤信息系统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 ·土壤信息系统的概念 | 第18页 |
| ·土壤信息系统的发展 | 第18-20页 |
| ·基于土壤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 | 第20-24页 |
| ·地统计学在土壤学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 ·地统计学的概念、基本理论 | 第24-25页 |
| ·地统计学方法在土壤科学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7-36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7-30页 |
| ·土壤 | 第27-28页 |
| ·地形地貌 | 第28-29页 |
| ·水资源 | 第29页 |
| ·气候 | 第29页 |
| ·植被 | 第29-30页 |
| ·系统开发方式 | 第30-32页 |
| ·组件式GIS(ComGIS)技术 | 第30-31页 |
| ·ArcEngine 技术 | 第31-32页 |
|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 ·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 第32页 |
| ·确定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 | 第32页 |
| ·陕西省土壤数据库的建立 | 第32-33页 |
| ·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 第33页 |
| ·土壤信息系统的应用分析 | 第33页 |
|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 ·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 第33页 |
| ·数据库的建立 | 第33-34页 |
| ·土壤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现 | 第34页 |
| ·系统应用分析模块的应用 | 第34-35页 |
| ·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 第36-53页 |
|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36-37页 |
| ·数据来源 | 第36页 |
| ·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 ·土壤数据库的建立 | 第37-44页 |
| ·土壤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任务 | 第37页 |
| ·土壤数据库设计与建立 | 第37-44页 |
| ·土壤信息系统设计 | 第44-52页 |
| ·框架结构的设计 | 第44-45页 |
| ·系统基本模块 | 第45-51页 |
| ·系统评价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土壤空间分布及其景观格局分析 | 第53-80页 |
| ·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 第53-65页 |
| ·陕西省土壤分布规律 | 第58-60页 |
| ·土壤类型面积、分布与形成特征 | 第60-65页 |
| ·土壤类型的景观格局分析 | 第65-71页 |
| ·研究方法 | 第65-67页 |
| ·土壤景观格局分析 | 第67-71页 |
| ·土壤类型的分形特征 | 第71-79页 |
| ·研究方法 | 第71-72页 |
| ·土壤类型的分形特征分析 | 第72-79页 |
| ·小结 | 第79-80页 |
| 第五章 陕西省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分析 | 第80-101页 |
| ·陕西省地形分析 | 第80-83页 |
| ·陕西省DEM 的建立 | 第80-83页 |
| ·陕西省地形分析 | 第83页 |
| ·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第83-94页 |
| ·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第84-88页 |
| ·土壤磷、钾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第88-94页 |
| ·土壤pH 值及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第94-99页 |
| ·土壤pH 值空间分布 | 第94-97页 |
| ·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 | 第97-99页 |
| ·小结 | 第99-101页 |
| 第六章 陕西省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 第101-109页 |
| ·数据来源 | 第101页 |
| ·土壤肥力评价过程 | 第101-105页 |
| ·评价因子的选取及权重确定 | 第101-103页 |
| ·评价因子隶属函数及隶属度的确定 | 第103-104页 |
| ·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104页 |
| ·土壤养分肥力综合指标值的计算 | 第104-105页 |
| ·结果分析 | 第105-107页 |
| ·各土壤肥力等级的空间分布 | 第105-106页 |
| ·各行政区域土壤肥力水平分析 | 第106-107页 |
| ·小结 | 第107-109页 |
| 第七章 陕西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估算 | 第109-119页 |
| ·数据及方法 | 第110-112页 |
|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1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0-11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12-117页 |
| ·不同土壤类型有机碳密度 | 第112-117页 |
| ·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 | 第117页 |
| ·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 第117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117-119页 |
| 第八章 陕西省县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 | 第119-132页 |
|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19-124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19-120页 |
| ·数据来源 | 第1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0-124页 |
| ·数据分析及模型拟合 | 第124-125页 |
| ·数据检验及统计分析 | 第124页 |
| ·模型拟合 | 第124-125页 |
| ·结果分析 | 第125-130页 |
| ·土壤养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25-126页 |
| ·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分析 | 第126-130页 |
| ·小结 | 第130-132页 |
| 第九章 结论 | 第132-137页 |
| ·结论 | 第132-135页 |
| ·陕西省土壤信息信息系统的设计 | 第132页 |
| ·陕西省土壤类型的空间格局分析 | 第132-133页 |
| ·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 | 第133-135页 |
| ·陕西省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 第135页 |
| ·陕西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含量估算 | 第135页 |
| ·基于地统计的合阳县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 第135页 |
| ·创新点 | 第135-1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7-148页 |
| 致谢 | 第148-149页 |
| 作者简介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