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区域水环境变化 | 第10-11页 |
1.1.1.1 水体面积变化 | 第10-11页 |
1.1.1.2 径流量变化 | 第11页 |
1.1.2 土地退化 | 第11-12页 |
1.1.3 冰川、冻土环境变化 | 第12页 |
1.1.4 降水变化 | 第12页 |
1.1.5 气温变化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源区水位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径流变化及成因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地下水流(基流)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2.4 源区降水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5 源区气温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2.6 冻土、积雪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1-25页 |
2.1 地理概况 | 第21-22页 |
2.2 降水条件 | 第22页 |
2.3 径流条件 | 第22-23页 |
2.4 气温条件 | 第23页 |
2.5 蒸散发条件 | 第23-25页 |
第3章 气候要素的降尺度计算与分析 | 第25-50页 |
3.1 数据及来源 | 第25-26页 |
3.2 降尺度探讨 | 第26-29页 |
3.2.1 降尺度概念 | 第26页 |
3.2.2 降尺度方法的评价 | 第26-28页 |
3.2.3 降尺度方法运用 | 第28-29页 |
3.3 降水降尺度分析 | 第29-33页 |
3.3.1 降水降尺度 | 第29-32页 |
3.3.2 降水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3.4 气温降尺度分析 | 第33-37页 |
3.4.1 气温降尺度 | 第33-36页 |
3.4.2 气温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3.5 蒸散发的均衡分析 | 第37-42页 |
3.5.1 水量均衡法计算蒸散发量ETa | 第37-38页 |
3.5.2 遥感数据modET与计算数据aET对比 | 第38-42页 |
3.6 降水的固液分离 | 第42-49页 |
3.6.1 固液分离临界温度的确定 | 第42-43页 |
3.6.2 固液分离 | 第43-49页 |
3.7 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径流组分的变化特征及敏感性 | 第50-71页 |
4.1 数据及来源 | 第50页 |
4.2 径流量分析 | 第50-57页 |
4.2.1 时间序列法 | 第50-51页 |
4.2.2 径流量模拟 | 第51-54页 |
4.2.3 径流对降水的滞后性 | 第54-57页 |
4.3 径流基流分割 | 第57-61页 |
4.3.1 基流计算法 | 第57-58页 |
4.3.2 基流分割成果 | 第58-61页 |
4.4 径流组分敏感性分析 | 第61-70页 |
4.4.1 敏感性概述 | 第61-64页 |
4.4.1.1 敏感性模型的建立 | 第61-63页 |
4.4.1.2 敏感性的计算 | 第63-64页 |
4.4.2 径流组分敏感性分析 | 第64-70页 |
4.5 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 第71-73页 |
5.1 结论 | 第71-72页 |
5.2 建议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作者简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