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心脏简介 | 第14-16页 |
1.2 心律失常 | 第16-18页 |
1.3 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 第18-20页 |
1.4 远场激发治疗心律失常 | 第20-23页 |
1.5 本文计划 | 第23-26页 |
第2章 心脏动力学模型 | 第26-42页 |
2.1 细胞动力学 | 第26-27页 |
2.2 bi-domain及mono-domain描述 | 第27-32页 |
2.2.1 bi-domain方程 | 第28-29页 |
2.2.2 mono-domain方程 | 第29-32页 |
2.3 外电场作用 | 第32-42页 |
2.3.1 虚拟电极 | 第33-35页 |
2.3.2 方程及边界条件 | 第35-38页 |
2.3.3 圆极化电场 | 第38-42页 |
第3章 用圆极化电场去除心脏组织中的钉扎螺旋波 | 第42-64页 |
3.1 前言 | 第42-47页 |
3.2 静息态下膜电势的分布 | 第47-48页 |
3.3 圆极化电场去除钉扎螺旋波机制 | 第48-56页 |
3.3.1 去除顺时针旋转的钉扎螺旋波 | 第49-53页 |
3.3.2 去除逆时针旋转的钉扎螺旋波 | 第53-56页 |
3.4 圆极化电场的选取对去除钉扎螺旋波的影响 | 第56-60页 |
3.5 去除钉扎螺旋波的成功率及适用范围 | 第60-62页 |
3.6 小结 | 第62-64页 |
第4章 用圆极化电场去除心脏组织中的螺旋波湍流态 | 第64-89页 |
4.1 前言 | 第64-68页 |
4.2 静息态下圆形波的形成 | 第68-71页 |
4.3 圆形波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71-75页 |
4.3.1 缺陷及圆极化电场强度影响 | 第72-73页 |
4.3.2 圆极化电场频率影响 | 第73-75页 |
4.4 圆形波去除螺旋波湍流态 | 第75-79页 |
4.5 圆极化电场去除螺旋波湍流态的机制 | 第79-87页 |
4.6 小结 | 第87-89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2页 |
附录 | 第92-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就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