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低保退出问题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5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2.1.1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16页 |
2.1.2 城市低保退出机制 | 第16-17页 |
2.1.3 动态管理 | 第17页 |
2.1.4 福利依赖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2.1 社会救助生涯理论 | 第18页 |
2.2.2 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力资本理论 | 第18-19页 |
2.2.3 底线公平理论 | 第19页 |
2.2.4 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21页 |
3 城市低保退出问题实证分析—基于济南市调研访谈 | 第21-37页 |
3.1 济南市城市低保发展概况 | 第21-25页 |
3.1.1 低保标准逐步提高 | 第21-22页 |
3.1.2 规范落实城市低保管理程序 | 第22-23页 |
3.1.3 试行“阳光低保”、整合救助资源 | 第23页 |
3.1.4 初步建设信息核对系统 | 第23-24页 |
3.1.5 引进专业社会服务 | 第24-25页 |
3.2 调研样本信息 | 第25-26页 |
3.3 城市低保退出现状及问题 | 第26-37页 |
3.3.1 低保户角度的退出问题 | 第26-32页 |
3.3.2 工作人员角度的退出问题 | 第32-37页 |
4 低保退出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7-47页 |
4.1 微观成因分析 | 第37-38页 |
4.1.1 健康水平普遍较低 | 第37页 |
4.1.2 文化和法律素养较低 | 第37-38页 |
4.2 宏观成因分析 | 第38-47页 |
4.2.1 制度性因素 | 第38-41页 |
4.2.2 行政管理因素 | 第41-47页 |
5 对策和建议 | 第47-53页 |
5.1 引导积极舆论、强化政策宣传 | 第47页 |
5.2 完善制度设计,加快法律建设 | 第47-50页 |
5.2.1 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增加资金来源渠道 | 第47-48页 |
5.2.2 科学制定低保标准,完善渐进退保 | 第48-49页 |
5.2.3 完善社保制度体系,推动救助“一体化” | 第49页 |
5.2.4 加快社会救助立法进程 | 第49-50页 |
5.3 完善信息化建设,提高低保经办能力 | 第50-53页 |
5.3.1 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动态管理 | 第50-51页 |
5.3.2 健全就业联动机制,提高就业培训成效 | 第51页 |
5.3.3 增加人员编制,引进专业人才队伍 | 第51-53页 |
6 结论与思考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