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铌TiAl合金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研究
|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引言 | 第12-14页 |
| 2 绪论 | 第14-40页 |
| 2.1 TiAl合金概述 | 第14-17页 |
| 2.2 TiAl合金相结构及显微组织 | 第17-20页 |
| 2.2.1 相结构 | 第17-18页 |
| 2.2.2 显微组织 | 第18-20页 |
| 2.3 TiAl合金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 第20-34页 |
| 2.3.1 拉伸性能 | 第20-23页 |
| 2.3.2 断裂韧性 | 第23-24页 |
| 2.3.3 蠕变性能 | 第24-29页 |
| 2.3.4 疲劳性能 | 第29-33页 |
| 2.3.5 疲劳—蠕变交互作用 | 第33-34页 |
| 2.4 高铌TiAl合金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 第34-38页 |
| 2.5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38-40页 |
| 2.5.1 研究意义 | 第38-39页 |
| 2.5.2 研究内容 | 第39-40页 |
| 3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40-45页 |
| 3.1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 3.2 实验设备 | 第41-45页 |
| 3.2.1 SEM原位拉伸疲劳试验机 | 第41-43页 |
| 3.2.2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43-45页 |
| 4 高铌TiAl合金高温拉伸及断裂韧性研究 | 第45-62页 |
| 4.1 前言 | 第45-46页 |
| 4.2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 4.2.1 高温拉伸 | 第46页 |
| 4.2.2 高温断裂韧性 | 第46-47页 |
| 4.3 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47-60页 |
| 4.3.1 高温拉伸 | 第47-56页 |
| (1) 拉伸曲线 | 第47-49页 |
| (2) SEM原位观察 | 第49-50页 |
| (3) 断后表面及断口形貌观察 | 第50-54页 |
| (4) 讨论 | 第54-56页 |
| 4.3.2 高温断裂韧性 | 第56-60页 |
| (1) 断裂韧性测定 | 第56-58页 |
| (2) 断口形貌观察 | 第58-59页 |
| (3) 讨论 | 第59-6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5 高铌TiAl合金高温蠕变性能研究 | 第62-84页 |
| 5.1 前言 | 第62-63页 |
| 5.2 实验方法 | 第63-65页 |
| 5.2.1 高温蠕变 | 第63-64页 |
| 5.2.2 蠕变激活能 | 第64-65页 |
| 5.3 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65-82页 |
| 5.3.1 蠕变曲线 | 第65-68页 |
| 5.3.2 蠕变寿命 | 第68-69页 |
| 5.3.3 蠕变激活能 | 第69-70页 |
| 5.3.4 SEM原位及断口形貌观察 | 第70-75页 |
| 5.3.5 TEM分析 | 第75-81页 |
| 5.3.6 讨论 | 第81-82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 6 高铌TiAl合金高温疲劳性能研究 | 第84-114页 |
| 6.1 前言 | 第84-85页 |
| 6.2 实验方法 | 第85-87页 |
| 6.2.1 应力比R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85-87页 |
| 6.2.2 频率f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87页 |
| 6.3 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87-112页 |
| 6.3.1 应力比R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87-104页 |
| (1) 循环性能 | 第87-89页 |
| (2) 疲劳寿命 | 第89-91页 |
| (3) SEM原位及断口形貌观察 | 第91-97页 |
| (4) TEM分析 | 第97-102页 |
| (5) 讨论 | 第102-104页 |
| 6.3.2 频率f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104-112页 |
| (1) 循环性能 | 第104-105页 |
| (2) 疲劳寿命 | 第105-106页 |
| (3) SEM原位及断口形貌观察 | 第106-109页 |
| (4) TEM分析 | 第109-111页 |
| (5) 讨论 | 第111-112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 7 高铌TiAl合金高温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研究 | 第114-132页 |
| 7.1 前言 | 第114-115页 |
| 7.2 实验方法 | 第115-116页 |
| 7.3 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116-130页 |
| 7.3.1 循环性能 | 第116-119页 |
| 7.3.2 寿命预测 | 第119-121页 |
| 7.3.3 SEM原位及断口形貌观察 | 第121-125页 |
| 7.3.4 TEM分析 | 第125-127页 |
| 7.3.5 讨论 | 第127-130页 |
| 7.4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 8 结论 | 第132-134页 |
| 9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34-1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6-148页 |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48-151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