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中供热智能化与智能热网的构建研究
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集中供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6-18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3 集中供热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4 热网智能化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1.4.1 能源整体控制的必要性 | 第19页 |
1.4.2 集中供热系统总体控制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1.4.3 节能降耗的必要性 | 第20页 |
1.5 热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第2章 供热系统环保技术措施研究 | 第22-30页 |
2.1 烟气处理技术方案 | 第22-24页 |
2.1.1 烟气处理技术 | 第23页 |
2.1.2 烟气除尘方案 | 第23-24页 |
2.2 烟气脱硝技术方案 | 第24-26页 |
2.2.1 脱硝方法的比选 | 第24-25页 |
2.2.2 SNCR脱销装置系统 | 第25页 |
2.2.3 脱硝的性能要求 | 第25-26页 |
2.3 烟气脱硫技术方案 | 第26-30页 |
2.3.1 脱硫方案比选 | 第26-27页 |
2.3.2 脱硫系统及工艺流程 | 第27-30页 |
第3章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研究 | 第30-46页 |
3.1 供热系统热源节能技术研究 | 第30-36页 |
3.1.1 汽轮机低真空供热节能技术 | 第30-33页 |
3.1.2 热电机组和热水锅炉联合供热技术 | 第33-34页 |
3.1.3 汽动泵节能技术 | 第34-36页 |
3.2 热网节能技术研究 | 第36-38页 |
3.2.1 分布式变频节能技术 | 第36-37页 |
3.2.2 热网水力平衡调节方案 | 第37-38页 |
3.2.3 管网优化与减阻 | 第38页 |
3.3 供热系统换热站节能技术研究 | 第38-42页 |
3.3.1 混水供热技术 | 第38-40页 |
3.3.2 二级换热站节能措施研究 | 第40-42页 |
3.4 热计量节能技术措施的研究 | 第42-46页 |
3.4.1 既有居住建筑热计量节能技术 | 第42-45页 |
3.4.2 公建建筑热计量节能技术 | 第45-46页 |
第4章 智能热网(SEMS)系统设计 | 第46-61页 |
4.1 SEMS系统基础结构 | 第46-48页 |
4.2 热源DCS系统 | 第48-49页 |
4.3 换热站自控和远程监控系统 | 第49-53页 |
4.3.1 换热站自控 | 第49-50页 |
4.3.2 换热站远程监控 | 第50-53页 |
4.4 级网水力平衡调控系统 | 第53-56页 |
4.4.1 级网水力平衡调控系统结构 | 第54-55页 |
4.4.2 管网水力平衡调解方案 | 第55-56页 |
4.5 分户计量系统 | 第56-57页 |
4.6 管道侧漏系统 | 第57页 |
4.7 热网GIS系统 | 第57-58页 |
4.8 热网在线模拟仿真系统 | 第58-60页 |
4.9 视频监控系统 | 第60-61页 |
第5章 智能热网的运行与调节 | 第61-66页 |
5.1 智能热网运行调度与控制 | 第61-63页 |
5.1.1 运行调度监控中心 | 第61-62页 |
5.1.2 运行调度功能 | 第62-63页 |
5.2 智能热网调控策略研究 | 第63-66页 |
5.2.1 传统调控方式分析 | 第63-64页 |
5.2.2 基于负荷预测的智能热网调控 | 第64-66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6-6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6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66-67页 |
6.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附件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