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不确定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功率消纳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基于储能设施的调度运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14-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县域可再生能源电网的储纳机制 | 第16-25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县域可再生能源电网特点与功率平衡策略 | 第16-19页 |
2.2.1 可再生能源电网的界定 | 第16-17页 |
2.2.2 县域可再生能源电网的特点 | 第17-18页 |
2.2.3 县域可再生能源电网功率平衡策略 | 第18-19页 |
2.3 县域可再生能源电网储纳运行机制 | 第19-24页 |
2.3.1 储纳机制 | 第19-21页 |
2.3.2 储能设施的运行方式 | 第21-22页 |
2.3.3 失衡成因分析 | 第22-23页 |
2.3.4 储能设施容量设计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县域网中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模式分析 | 第25-37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储纳式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3.3 储纳式抽水蓄能电站的约束运行 | 第26-30页 |
3.3.1 储纳式抽水蓄能电站的储能状态 | 第26-28页 |
3.3.2 储纳式抽水蓄能电站的发电状态 | 第28-30页 |
3.4 县域网运行参数与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的关系 | 第30-35页 |
3.4.1 储纳运行模式设计 | 第30页 |
3.4.2 运行参数与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的关系分析 | 第30-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县域可再生能源电网储纳调度建模 | 第37-49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储纳调度模型的建立 | 第37-40页 |
4.2.1 日前调度 | 第37-39页 |
4.2.1.1 目标函数 | 第37-38页 |
4.2.1.2 约束条件 | 第38-39页 |
4.2.2 实时调度 | 第39-40页 |
4.2.3 自动发电控制 | 第40页 |
4.3 储纳调度模型的求解 | 第40-48页 |
4.3.1 CPLEX求解优化问题的简化方法 | 第40-41页 |
4.3.2 储纳调度模型关键矩阵的求解 | 第41-48页 |
4.3.2.1 目标函数系数 | 第41-42页 |
4.3.2.2 约束条件矩阵 | 第42-48页 |
4.3.3 储纳调度模型的求解 | 第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县域可再生能源电网储纳调度模型的实例分析 | 第49-61页 |
5.1 引言 | 第49页 |
5.2 县域可再生能源电网概况 | 第49-52页 |
5.2.1 县域电网网架结构 | 第49-50页 |
5.2.2 县域电网负荷及UREP预测值 | 第50-52页 |
5.3 县域可再生能源电网典型日储纳调度仿真分析 | 第52-60页 |
5.3.1 抽水蓄能电站仅备用时储纳调度结果 | 第52-55页 |
5.3.2 抽水蓄能电站参与调峰时储纳调度结果 | 第55-59页 |
5.3.3 抽水蓄能电站仅备用和参与调峰时计算结果比较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