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BIM技术下IPD模式协同管理研究 | 第19-35页 |
2.1 IPD模式 | 第19-23页 |
2.1.1 IPD模式定义及特征 | 第19-20页 |
2.1.2 IPD模式与传统模式对比分析 | 第20-22页 |
2.1.3 IPD模式适用性分析 | 第22-23页 |
2.2 BIM技术与IPD模式的联系 | 第23-25页 |
2.2.1 不同交付模式下的BIM应用分析 | 第23-24页 |
2.2.2 BIM技术结合IPD模式的必要性 | 第24页 |
2.2.3 IPD模式中BIM技术的价值体现 | 第24-25页 |
2.2.4 BIM技术下IPD模式的应用障碍 | 第25页 |
2.3 BIM技术下IPD模式协同管理流程 | 第25-30页 |
2.3.1 组建IPD模式项目团队 | 第25-26页 |
2.3.2 签订IPD多方协议 | 第26-28页 |
2.3.3 IPD模式各阶段BIM建模策略 | 第28页 |
2.3.4 BIM技术下IPD模式各阶段运作流程 | 第28-30页 |
2.4 BIM技术下IPD模式激励补偿机制 | 第30-34页 |
2.4.1 BIM技术下IPD模式激励补偿机制的实现形式 | 第30-31页 |
2.4.2 激励池模型 | 第31-32页 |
2.4.3 激励池分配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BIM技术下IPD团队激励池静态分配研究 | 第35-51页 |
3.1 BIM技术下IPD团队激励池规模研究 | 第35-38页 |
3.1.1 激励池规模函数的确定 | 第35-37页 |
3.1.2 构建激励池规模决策模型 | 第37-38页 |
3.2 BIM技术下IPD团队激励池静态分配流程 | 第38页 |
3.3 基于风险感知的IPD团队激励池分配模型 | 第38-43页 |
3.3.1 IPD团队风险因素识别 | 第38-40页 |
3.3.2 基于SNA的关系风险分配模型 | 第40-42页 |
3.3.3 基于熵值法的执行风险分配模型 | 第42-43页 |
3.3.4 基于风险感知的激励池分配比例 | 第43页 |
3.4 基于风险共担的IPD团队整体风险最优化模型 | 第43-48页 |
3.4.1 随机合作博弈模型 | 第44-45页 |
3.4.2 构建最优化模型 | 第45-46页 |
3.4.3 模型求解及分析 | 第46-48页 |
3.5 基于冲突协调的IPD团队激励池分配模型 | 第48-50页 |
3.5.1 基本要素 | 第48-49页 |
3.5.2 模型构建 | 第49-50页 |
3.5.3 模型结果分析 | 第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4 BIM技术下IPD团队激励池动态分配研究 | 第51-69页 |
4.1 BIM技术下IPD团队激励池动态分配模型的构建 | 第51-54页 |
4.1.1 基本假设 | 第51-52页 |
4.1.2 基本模型描述 | 第52页 |
4.1.3 优化模型描述 | 第52-54页 |
4.2 激励池分配问题的求解方法 | 第54-58页 |
4.2.1 多目标优化基本理论 | 第54-56页 |
4.2.2 MOP问题求解方法 | 第56-57页 |
4.2.3 布谷鸟搜索算法(CS) | 第57页 |
4.2.4 多目标布谷鸟搜索算法(MOCS) | 第57-58页 |
4.3 改进多目标布谷鸟搜索算法(IMOCS)求解MOP问题 | 第58-63页 |
4.3.1 快速非支配排序方法 | 第59-61页 |
4.3.2 基于小生境技术的逐步档案缩减法 | 第61-62页 |
4.3.3 IMOCS算法步骤 | 第62-63页 |
4.4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63-68页 |
4.4.1 测试实例设计与结果 | 第63-66页 |
4.4.2 算法性能评价 | 第66-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5 案例仿真分析 | 第69-87页 |
5.1 项目基本情况 | 第69-71页 |
5.1.1 项目概况 | 第69-70页 |
5.1.2 建筑设计标准 | 第70页 |
5.1.3 工程特点 | 第70-71页 |
5.2 BIM技术下IPD项目实施过程 | 第71-74页 |
5.2.1 BIM技术下IPD模式的项目组织框架 | 第71-72页 |
5.2.2 BIM技术下IPD项目实施过程模拟 | 第72-74页 |
5.3 激励池规模的确定 | 第74-76页 |
5.4 激励池静态分配比例计算 | 第76-83页 |
5.4.1 基于风险感知的激励池静态分配比例 | 第76-81页 |
5.4.2 基于风险共担的激励池静态分配比例 | 第81-82页 |
5.4.3 基于冲突协调的激励池分配比例 | 第82页 |
5.4.4 综合考虑的修正激励池静态分配比例 | 第82-83页 |
5.5 激励池动态分配比例计算 | 第83-85页 |
5.6 激励补偿结果分析 | 第85-8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 结论 | 第87-88页 |
6.2 展望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攻读硕士阶段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97-98页 |
附录一 | 第98-100页 |
附录二 | 第100-103页 |
附录三 | 第103-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