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9-10页 |
1.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地热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1.1.2 地源热泵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桩基埋管换热器热性能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2.1 解析法 | 第13-16页 |
1.2.2 试验研究 | 第16-18页 |
1.2.3 数值模拟 | 第18-21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2 桩基并联双螺旋型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24-36页 |
2.1 CFD软件简介 | 第24-25页 |
2.2 物理问题和控制方程组 | 第25-28页 |
2.2.1 简化假设 | 第25-26页 |
2.2.2 管内流体的对流换热 | 第26-28页 |
2.2.3 土壤和回填材料中的导热 | 第28页 |
2.3 计算区域以及网格划分 | 第28-30页 |
2.4 边界条件设置 | 第30页 |
2.5 数值仿真结果验证 | 第30-32页 |
2.5.1 与实测结果的对比 | 第30-31页 |
2.5.2 与解析计算结果的对比 | 第31-32页 |
2.6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2.6.1 桩身的温度场分布 | 第32-35页 |
2.6.2 沿管程的温度分布 | 第35-36页 |
3 三种桩基螺旋型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对比研究 | 第36-44页 |
3.1 模拟对象的几何形状及网格划分 | 第36-37页 |
3.2 模拟结果的分析 | 第37-44页 |
3.2.1 不同流量下三种埋管形式的换热情况 | 第37-39页 |
3.2.2 三种埋管形式的桩身温度场分布 | 第39-44页 |
4 主要参数对桩基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44-56页 |
4.1 基准工况分析 | 第44-47页 |
4.2 不同进口流速的影响 | 第47-49页 |
4.3 不同进口水温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 不同土壤初始温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4.5 不同管径的影响 | 第51-53页 |
4.6 不同螺距的影响 | 第53-56页 |
5 间歇运行的传热与温度恢复特性 | 第56-62页 |
5.1 间歇运行模式的影响 | 第56-57页 |
5.2 温度场变化情况 | 第57-59页 |
5.2.1 沿桩深方向桩壁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 | 第57-58页 |
5.2.2 沿径向土壤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 第58-59页 |
5.3 桩壁温度的恢复特性 | 第59-62页 |
6 热渗耦合作用下桩基双螺旋型埋管换热器的传热 | 第62-70页 |
6.1 数学模型 | 第62-63页 |
6.1.1 简化条件 | 第62页 |
6.1.2 饱和多孔介质(土壤)的数学模型 | 第62-63页 |
6.2 实际模拟 | 第63-64页 |
6.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4-70页 |
6.3.1 渗流速度对换热器换热的影响 | 第66-68页 |
6.3.2 土壤类型对换热器换热的影响 | 第68-7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7.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被录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