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其他市政工程及公用设备论文--消防论文

疏散瓶颈的群体动力学实验与仿真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4-5页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4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0-24页
        1.1.1 研究背景第20-21页
        1.1.2 研究意义第21-24页
    1.2 研究概述第24-37页
        1.2.1 研究场景的界定第24-26页
        1.2.2 疏散影响因素第26-28页
        1.2.3 实验研究第28-30页
        1.2.4 仿真研究第30-32页
        1.2.5 数据处理第32-36页
        1.2.6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36-37页
    1.3 研究思路第37-40页
        1.3.1 研究内容第37-38页
        1.3.2 研究方案第38-40页
第二章 群体动力学的恒稳态检测方法第40-52页
    2.1 引言第40-41页
    2.2 相关变量第41-42页
    2.3 CUSUM算法第42-46页
        2.3.1 原始算法第42-44页
        2.3.2 算法改进第44-46页
    2.4 检测参数临界值第46-47页
    2.5 稳定性第47-51页
    2.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三章 基本瓶颈场景的群体动力学实验研究第52-82页
    3.1 引言第52-53页
    3.2 实验介绍第53-57页
    3.3 实验数据采集与提取第57-59页
    3.4 实验数据分析第59-68页
        3.4.1 行人运动轨迹第59-60页
        3.4.2 基于沃罗诺伊图的测量法第60-61页
        3.4.3 群体动力学特性参数的时间序列第61-63页
        3.4.4 群体动力学特性参数的时空分布第63-66页
        3.4.5 疏散瓶颈的行人流量第66-68页
    3.5 实验结果对比第68-80页
        3.5.1 恒稳态对行人流量的影响第68-71页
        3.5.2 瓶颈宽度对行人流量的影响第71-72页
        3.5.3 瓶颈前侧区域宽度对行人流量的影响第72-75页
        3.5.4 实验汇总及对比第75-80页
    3.6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四章 基于实验的群体动力学仿真验证研究第82-96页
    4.1 引言第82-83页
    4.2 人群疏散软件FDS+Evac第83-85页
    4.3 仿真设置第85-86页
    4.4 仿真结果与验证第86-95页
        4.4.1 仿真过程第86-87页
        4.4.2 稳定性第87-88页
        4.4.3 行人流量第88-91页
        4.4.4 行人运动轨迹第91-92页
        4.4.5 群体动力学特性参数的时间序列第92-93页
        4.4.6 群体动力学特性参数的时空分布第93-95页
    4.5 综合讨论第95页
    4.6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五章 复杂瓶颈场景的路径选择研究第96-112页
    5.1 引言第96-97页
    5.2 实验介绍第97-100页
    5.3 实验数据分析第100-105页
        5.3.1 疏散时间第100-103页
        5.3.2 出口使用率第103-105页
    5.4 路径再规划行为第105-106页
        5.4.1 检测方法第105-106页
        5.4.2 发生频率第106页
    5.5 时间相关变量第106-110页
    5.6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第六章 复杂瓶颈场景的布局优化研究第112-130页
    6.1 引言第112-113页
    6.2 复杂瓶颈场景案例第113页
    6.3 场景建模第113-117页
        6.3.1 路径选择模型第113-117页
        6.3.2 模型改进第117页
    6.4 参数校准第117-119页
    6.5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19-127页
        6.5.1 仿真设置第119-121页
        6.5.2 疏散效率第121-126页
        6.5.3 疏散安全第126-127页
    6.6 本章小结第127-130页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第130-134页
    7.1 工作总结第130-131页
    7.2 创新点第131页
    7.3 研究展望第131-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4页
致谢第144-146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6-148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148-150页
附件第150-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离子液体预处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机理及对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虚拟样本生成技术及建模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