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海南黎族各方言服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第7-8页 |
1.2 海南黎族服饰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8-11页 |
1.2.1 黎族服饰文化研究 | 第8-9页 |
1.2.2 服装形制相关的研究 | 第9页 |
1.2.3 服装纹样和色彩相关的研究 | 第9-11页 |
1.3 海南黎族服饰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的述评与思考 | 第11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1-13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2 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1-13页 |
第2章 海南黎族与服饰有关的概况 | 第13-19页 |
2.1 地理与气候环境 | 第13页 |
2.2 各方言分布情况 | 第13-15页 |
2.3 纺染织绣技艺 | 第15-19页 |
第3章 海南黎族方言间服装形制特色及差异原因分析 | 第19-45页 |
3.1 海南黎族各方言服装形制的相同点 | 第19页 |
3.2 海南黎族各方言服装形制的不同点 | 第19-39页 |
3.2.1 哈方言服装形制特色 | 第19-25页 |
3.2.2 杞方言服装形制特色 | 第25-31页 |
3.2.3 润方言服装形制特色 | 第31-35页 |
3.2.4 美孚方言服装形制特色 | 第35-38页 |
3.2.5 赛方言服装形制特色 | 第38-39页 |
3.3 海南黎族方言间服制特色对比及其差异原因分析 | 第39-45页 |
3.3.1 海南黎族方言间服制特色对比 | 第39-41页 |
3.3.2 海南黎族方言间服制差异原因探寻 | 第41-45页 |
第4章 海南黎族各方言服饰图案特征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45-61页 |
4.1 自然现象类 | 第45-50页 |
4.1.1 自然宇宙类 | 第45-46页 |
4.1.2 人物类 | 第46-47页 |
4.1.3 动物类 | 第47-48页 |
4.1.4 植物类 | 第48-49页 |
4.1.5 日常用具类 | 第49-50页 |
4.2 社会人文类 | 第50-56页 |
4.2.1 生活资料类 | 第50-51页 |
4.2.2 民俗民风类 | 第51-54页 |
4.2.3 神话传说类 | 第54-56页 |
4.3 几何文字类 | 第56页 |
4.4 产生差异的原因 | 第56-61页 |
4.4.1 图腾崇拜 | 第56-57页 |
4.4.2 织造工艺 | 第57-58页 |
4.4.3 历史传承 | 第58页 |
4.4.4 民风民俗的反映 | 第58-59页 |
4.4.5 方言间族系的相互识别 | 第59-61页 |
第5章 海南黎族各方言服饰色彩风格及差异原因探究 | 第61-69页 |
5.1 寓意丰富的服饰色彩语言 | 第61-62页 |
5.2 方言间服饰色彩比较 | 第62-63页 |
5.3 服饰色彩风格差异原因探究 | 第63-69页 |
5.3.1 纺染织绣技艺的不同 | 第63-64页 |
5.3.2 支系配色习惯的不同 | 第64-65页 |
5.3.3 民族性格特征的不同 | 第65-66页 |
5.3.4 宗教信仰习惯的不同 | 第66-67页 |
5.3.5 个人染色喜好的不同 | 第67页 |
5.3.6 象征身份功能的不同 | 第67-69页 |
第6章 海南黎族方言间服饰特征及文化差异分析 | 第69-77页 |
6.1 海南黎族各方言服饰概况 | 第69-71页 |
6.1.1 哈方言服饰显著特征 | 第69页 |
6.1.2 杞方言服饰显著特征 | 第69-70页 |
6.1.3 润方言服饰显著特征 | 第70页 |
6.1.4 赛方言服饰显著特征 | 第70页 |
6.1.5 美孚方言服饰显著特征 | 第70-71页 |
6.2 海南黎族方言间服饰对比 | 第71页 |
6.3 服饰色彩风格差异原因探究 | 第71-77页 |
6.3.1 生活环境的不同 | 第72-73页 |
6.3.2 受汉文化影响的程度不同 | 第73页 |
6.3.3 纺染织绣技艺的不同 | 第73页 |
6.3.4 审美意识不同 | 第73-74页 |
6.3.5 服饰识别功能的不同 | 第74-75页 |
6.3.6 情感寄托的不同 | 第75-77页 |
第7章 结语 | 第77-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