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常用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6-20页 |
1.2.1 压制性干扰的抑制 | 第17-18页 |
1.2.2 欺骗性干扰的抑制 | 第18-19页 |
1.2.3 一些新型干扰的抑制 | 第19页 |
1.2.4 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2-24页 |
第2章 雷达典型有源干扰特性 | 第24-38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LFM信号及DRFM技术 | 第24-27页 |
2.2.1 LFM信号及脉冲压缩 | 第24-26页 |
2.2.2 DRFM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2.3 典型压制式干扰 | 第27-30页 |
2.3.1 射频噪声干扰特性 | 第27-28页 |
2.3.2 噪声调幅干扰特性 | 第28-29页 |
2.3.3 随机脉冲干扰特性 | 第29-30页 |
2.4 典型欺骗式干扰 | 第30-33页 |
2.4.1 距离门拖引干扰特性 | 第30-31页 |
2.4.2 距离假目标干扰特性 | 第31-32页 |
2.4.3 部分采样转发干扰特性 | 第32-33页 |
2.5 新型干扰样式 | 第33-37页 |
2.5.1 灵巧噪声干扰特性 | 第33-35页 |
2.5.2 SMSP干扰特性 | 第35-37页 |
2.6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基于自适应频域对消的噪声调幅干扰抑制 | 第38-62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基于频域对消的干扰抑制方法 | 第39-40页 |
3.3 噪声调幅干扰参数估计的模型 | 第40-41页 |
3.4 基于ML的参数估计方法 | 第41-55页 |
3.4.1 噪声调幅信号的似然函数 | 第41-43页 |
3.4.2 基于修正傅立叶插值的粗估计 | 第43-47页 |
3.4.3 噪声功率之比的估计 | 第47-48页 |
3.4.4 基于最大似然的精估计 | 第48-49页 |
3.4.5 参数估计CRB和收敛条件 | 第49-55页 |
3.5 仿真实验 | 第55-59页 |
3.5.1 频率、相位粗估计情况 | 第55-57页 |
3.5.2 频率、相位精估计情况 | 第57-58页 |
3.5.3 干扰抑制效果及比较 | 第58-59页 |
3.6 小结 | 第59-62页 |
第4章 基于干扰重构的转发式密集假目标干扰抑制 | 第62-98页 |
4.1 引言 | 第62-63页 |
4.2 基于多步干扰消除的完全转发干扰抑制技术 | 第63-70页 |
4.2.1 基于实际数据的完全转发式干扰模型 | 第63-65页 |
4.2.2 基于多步干扰消除的参数估计干扰重构 | 第65-66页 |
4.2.3 LFM信号参数估计CRB | 第66-67页 |
4.2.4 仿真实验 | 第67-70页 |
4.3 基于EMD的部分转发干扰抑制技术 | 第70-84页 |
4.3.1 部分转发式干扰的统一数学模型 | 第70-73页 |
4.3.2 EMD方法原理与EEMD | 第73-78页 |
4.3.3 基于EEMD的参数估计干扰重构 | 第78-80页 |
4.3.4 仿真实验 | 第80-84页 |
4.4 基于MEMD的混合干扰抑制技术 | 第84-95页 |
4.4.1 实际数据中的混合干扰 | 第85-88页 |
4.4.2 多维EMD的实现方法 | 第88-90页 |
4.4.3 基于MEMD的窄带干扰抑制方法 | 第90页 |
4.4.4 仿真实验 | 第90-95页 |
4.5 小结 | 第95-98页 |
第5章 基于时-频域联合处理的卷积式灵巧噪声干扰抑制 | 第98-116页 |
5.1 引言 | 第98页 |
5.2 信号模型 | 第98-99页 |
5.3 基于SMSP的干扰抑制方法 | 第99-107页 |
5.3.1 使用SMSP方法的原理 | 第99-101页 |
5.3.2 干扰抑制算法 | 第101-103页 |
5.3.3 仿真实验 | 第103-107页 |
5.4 基于原子分解的干扰抑制方法 | 第107-113页 |
5.4.1 原子分解理论 | 第108-110页 |
5.4.2 干扰抑制算法 | 第110-111页 |
5.4.3 仿真实验 | 第111-113页 |
5.5 小结 | 第113-11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6-12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16-118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项目经历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