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滂《东堂词》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0-16页 |
| (一)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 1. 毛滂其人研究 | 第10-12页 |
| 2. 《东堂词》研究 | 第12-14页 |
| (二)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 第14-16页 |
| 一 毛滂其人 | 第16-23页 |
| (一)毛滂的生平经历 | 第16-18页 |
| 1. 前期 | 第16-18页 |
| 2. 后期 | 第18页 |
| (二)投靠新党的原因 | 第18-23页 |
| 1. 外因 | 第18-20页 |
| 2. 内因 | 第20-23页 |
| 二 《东堂词》的题材 | 第23-41页 |
| (一)仕隐词 | 第23-26页 |
| 1. “幕游州县”时期的羁旅词 | 第23-24页 |
| 2. “亦仕亦隐”时期的羁旅词和隐逸词 | 第24-25页 |
| 3. “宦海浮沉”时期的隐逸词 | 第25-26页 |
| (二)爱情词 | 第26-30页 |
| (三)咏物词 | 第30-33页 |
| (四)宴饮游赏词 | 第33-37页 |
| 1. 宴饮词 | 第34-36页 |
| 2. 泛舟词 | 第36页 |
| 3. 登高词 | 第36-37页 |
| (五)民俗词 | 第37-41页 |
| 1. 节序词 | 第38-39页 |
| 2. 风俗词 | 第39-41页 |
| 三 《东堂词》的艺术成就 | 第41-62页 |
| (一)以诗为词的艺术手法 | 第41-53页 |
| 1. 以诗的风格和意境入词 | 第41-43页 |
| 2. 运用典故 | 第43-48页 |
| 3. 运用题序 | 第48-51页 |
| 4. 运用诗歌形式 | 第51-53页 |
| (二)清雅的语言 | 第53-56页 |
| 1. 清丽明润的描绘语言 | 第53-55页 |
| 2. 自然爽利的叙述语言 | 第55-56页 |
| (三)和畅柔美的声律 | 第56-62页 |
| 1. 《东堂词》词调探源 | 第56-58页 |
| 2. 《东堂词》的可歌性 | 第58-59页 |
| 3. 《东堂词》用韵特征 | 第59-60页 |
| 4. 《东堂词》的用韵风格 | 第60-62页 |
| 结语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附录一: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