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21页 |
1 小麦春化作用及关键基因 | 第12-20页 |
1.1 小麦的春化作用 | 第12-13页 |
1.2 小麦春化作用的关键基因 | 第13-15页 |
1.3 春化作用和表观遗传学的关系 | 第15-16页 |
1.4 小麦的光周期特性及相关基因 | 第16-17页 |
1.5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反应的互作 | 第17-18页 |
1.6 春化基因Vrn1与抗冻性 | 第18-19页 |
1.7 小麦开花调控模式 | 第19-20页 |
1.8 研究趋势与展望 | 第20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一章 中国小麦品种的Vrn1基因组成与分布 | 第21-3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2.1 DNA提取 | 第23-24页 |
2.2 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的分子检测 | 第24-25页 |
2.3 基因分型 | 第25-26页 |
2.4 Vrn-D1突变类型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3.1 Vrn-A1基因的显隐性分析 | 第26页 |
3.2 Vrn-B1基因的显隐性检测 | 第26-27页 |
3.3 Vrn-D1的显隐性检测 | 第27-28页 |
3.4 Vrn-B3的显隐性检测 | 第28页 |
3.5 Vrn-D1突变位点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 第28-29页 |
3.6 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中春化基因的分布频率 | 第29页 |
3.7 Vrn-D1变异情况 | 第29页 |
4 讨论 | 第29-32页 |
4.1 中国小麦品种春化基因型与冬春性的关系 | 第29-30页 |
4.2 Vrn-D1启动子区突变品种的基因型与冬春性的关系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普通小麦春化基因Vrn2的序列分析 | 第32-4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2-36页 |
2.1 材料处理 | 第32页 |
2.2 DNA提取及其序列分析 | 第32-33页 |
2.3 RNA提取及反转录 | 第33-34页 |
2.4 ZCCT基因编码区的克隆 | 第34-35页 |
2.5 ZCCT-1基因启动子区的克隆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7页 |
3.1 ZCCT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36-41页 |
3.2 ZCCT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41-44页 |
3.3 ZCC-1基因的启动子区序列分析 | 第44-47页 |
4. 讨论 | 第47-49页 |
4.1 ZCCT基因CCT结构域序列特征分析 | 第47-48页 |
4.2 ZCC-1基因启动子序列特征分析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小麦春化过程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 第49-6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9-53页 |
2.1 植物取材 | 第49页 |
2.2 RNA提取 | 第49页 |
2.3 转录组测序和组装 | 第49-50页 |
2.4 数字表达谱分析 | 第50-53页 |
2.5 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实时定量RT-PCR | 第5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3-62页 |
3.1 转录组测序、组装、注释和GO分类 | 第53-55页 |
3.2 数字表达谱分析 | 第55-57页 |
3.3 表达谱的验证 | 第57-59页 |
3.4 春化过程中调节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59-61页 |
3.5 差异基因的KEGG pathwaya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61-62页 |
4 讨论 | 第62-64页 |
第四章 不同光周期条件对小麦苗穗期的影响 | 第64-74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5-72页 |
2.1 品种苗穗期对不同光周期的反应 | 第65-69页 |
2.2 品种抽穗-开花期对光周期的反应 | 第69-70页 |
2.3 不同光周期对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70-72页 |
3 讨论 | 第72-74页 |
第五章 光周期对小麦幼穗分化及光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74-81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4-75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74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74-7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5-79页 |
2.1 Ppd-1的基因型分析 | 第75-76页 |
2.2 不同光周期对小麦穗分化的影响 | 第76-77页 |
2.3 光周期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节律表达 | 第77-79页 |
3 讨论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