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图表目录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2-31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26页 |
1.2.1 金融生态 | 第14-18页 |
1.2.2 社交网络 | 第18-24页 |
1.2.3 金融监管 | 第24-26页 |
1.2.4 对现有文献的评价 | 第26页 |
1.3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第26-29页 |
1.3.1 研究预设 | 第26-27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1.3.3 创新点 | 第28-29页 |
1.4 文章架构 | 第29-31页 |
2 社交金融的形成 | 第31-44页 |
2.1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金融 | 第31-37页 |
2.1.1 微信金融产品的发展需要依靠社交网络 | 第32-35页 |
2.1.2 微信金融产品反过来又促进社交网络的发展 | 第35-37页 |
2.2 社交金融形成独立生态系统 | 第37-40页 |
2.2.1 社交金融生态的内部构成 | 第37-39页 |
2.2.2 社交金融生态的外部环境 | 第39-40页 |
2.3 社交金融生态的特点 | 第40-44页 |
2.3.1 优胜劣汰的竞争性 | 第40-41页 |
2.3.2 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 第41-42页 |
2.3.3 生态平衡的可调节性 | 第42-44页 |
3 各种金融生态的结构与功能 | 第44-50页 |
3.1 传统金融生态 | 第44-46页 |
3.2 互联网金融生态 | 第46-48页 |
3.3 社交金融生态 | 第48-50页 |
4 社交金融生态的风险和监管 | 第50-60页 |
4.1 社交金融生态的风险分析 | 第50-54页 |
4.1.1 操作技术风险 | 第50-51页 |
4.1.2 数据泄漏风险 | 第51-52页 |
4.1.3 流动性风险 | 第52-53页 |
4.1.4 信誉风险和信用风险 | 第53-54页 |
4.1.5 小结 | 第54页 |
4.2 社交金融生态的全局监管 | 第54-60页 |
4.2.1 社交金融生态中实名制的实现 | 第55-58页 |
4.2.2 社交金融生态监管中数据库的作用 | 第58-60页 |
5 社交金融生态的发展和展望 | 第60-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