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1.1 镀镍废水概述 | 第10-11页 |
| 1.1.1 镀镍废水的水质特点 | 第10页 |
| 1.1.2 镀镍废水中镍离子的处理技术 | 第10-11页 |
| 1.2 膜分离技术 | 第11-14页 |
| 1.2.1 膜分离技术概述 | 第11-12页 |
| 1.2.2 分离膜制备技术 | 第12-13页 |
| 1.2.3 分离膜材质及其改性 | 第13-14页 |
| 1.3 密度泛函理论(DFT)概述 | 第14-17页 |
| 1.3.1 密度泛函基本理论 | 第14-16页 |
| 1.3.2 Dmol3计算模块简介 | 第16-17页 |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第2章 改性 PVDF 螯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 第19-23页 |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9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 2.2.1 改性 PVDF 螯合膜的制备 | 第19-20页 |
| 2.2.2 改性 PVDF 螯合膜的表征 | 第20页 |
|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0-22页 |
| 2.3.1 改性 PVDF 螯合膜的 SEM 分析 | 第20-21页 |
| 2.3.2 改性 PVDF 螯合膜的 FTIR 分析 | 第21-2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改性 PVDF 螯合膜对镍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 | 第23-45页 |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 3.2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 3.2.1 钙离子对改性 PVDF 螯合膜吸附 Ni(II)的影响 | 第24页 |
| 3.2.2 乳酸对改性 PVDF 螯合膜吸附 Ni(II)的影响 | 第24-25页 |
| 3.3 吸附理论模型 | 第25-28页 |
| 3.3.1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25-26页 |
| 3.3.2 等温吸附模型 | 第26-27页 |
| 3.3.3 吸附热力学 | 第27-28页 |
| 3.4 钙离子对 PVDF 螯合膜吸附 Ni(II)特性的影响 | 第28-37页 |
| 3.4.1 钙离子浓度对 PVDF 螯合膜吸附 Ni(II)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 3.4.2 钙离子共存时 PVDF 螯合膜吸附 Ni(II)的动力学 | 第29-32页 |
| 3.4.3 钙离子共存时螯合膜吸附 Ni(II)的热力学特性 | 第32-37页 |
| 3.5 乳酸对改性 PVDF 螯合膜吸附 Ni(II)特性的影响 | 第37-43页 |
| 3.5.1 乳酸对螯合膜吸附 Ni(II)性能的影响 | 第37页 |
| 3.5.2 乳酸对螯合膜吸附 Ni(II)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40页 |
| 3.5.3 乳酸对螯合膜吸附 Ni(II)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0-43页 |
| 3.6 改性 PVDF 螯合膜的再生利用性能 | 第43-44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改性 PVDF 螯合膜吸附 Ni(II)的理论计算 | 第45-55页 |
| 4.1 计算方法和模型概述 | 第45页 |
| 4.2 改性 PVDF 螯合膜螯合官能基团的形成 | 第45-47页 |
| 4.3 改性 PVDF 螯合膜配位模型 | 第47-52页 |
| 4.3.1 几何构型分析 | 第49-50页 |
| 4.3.2 能量分析 | 第50-52页 |
| 4.3.3 电荷布居数 | 第52页 |
| 4.4 共存 Ca(II)配位和乳酸络合研究 | 第52-54页 |
| 4.4.1 共存 Ca(II)配位 | 第52-53页 |
| 4.4.2 乳酸络合剂配位 | 第53-5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