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观测模型的目标位置估计算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基本定位几何模型 | 第15-27页 |
2.1 基本原理 | 第16-23页 |
2.1.1 TOA | 第16-18页 |
2.1.2 TDOA | 第18-20页 |
2.1.3 DOA | 第20-22页 |
2.1.4 RSSI | 第22-23页 |
2.2 定位模型的比较 | 第23-24页 |
2.3 CRLB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常用定位算法 | 第27-47页 |
3.1 非线性定位 | 第28-34页 |
3.1.1 NLS | 第28-31页 |
3.1.2 ML | 第31-33页 |
3.1.3 ML和NLS方法的MSPE性能比较 | 第33-34页 |
3.2 线性定位 | 第34-42页 |
3.2.1 LLS | 第35-37页 |
3.2.2 WLLS | 第37-39页 |
3.2.3 subspace | 第39-41页 |
3.2.4 TOA定位线性方法的MSPE比较 | 第41-42页 |
3.3 线性方法与非线性方法性能分析比较 | 第42-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综合观测模型 | 第47-65页 |
4.1 单一反射物目标位置估计 | 第48-52页 |
4.1.1 TOA单一反射模型 | 第49-51页 |
4.1.2 TOA单一反射模型定位结果和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4.1.3 单一反射物NLOS定位总结 | 第52页 |
4.2 NLOS识别 | 第52-56页 |
4.2.1 非合作的NLOS识别 | 第53-55页 |
4.2.2 合作的方法 | 第55-56页 |
4.3 TOA/DOA多点融合目标位置估计 | 第56-63页 |
4.3.1 TOA/DOA定位的几何模型 | 第56-60页 |
4.3.2 综合观测模型性能分析 | 第60-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PDOP和AOC的关系 | 第65-71页 |
5.1 概述 | 第65-67页 |
5.2 绝对距离下的PDOP | 第67-68页 |
5.3 伪距情况下的PDOP | 第68-70页 |
5.3.1 理论分析 | 第68-69页 |
5.3.2 仿真分析 | 第69-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71-73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1页 |
6.2 问题和展望 | 第71-73页 |
6.2.1 论文没有解决的问题 | 第71-72页 |
6.2.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