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白云岩储层成因及控制因素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9-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0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意义第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白云石化及热液白云石化国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层序、沉积相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白云石化作用研究现状第15页
        1.2.4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储层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存在问题第16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7-18页
    1.6 完成主要工作量第18页
    1.7 取得主要认识第18-20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20-29页
    2.1 研究区位置第20页
    2.2 区域地层特征第20-22页
    2.3 区域古张性断裂及构造演化史第22页
    2.4 层序地层划分及对比第22-26页
    2.5 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相及滩体展布第26-27页
    2.6 岩浆活动第27页
    2.7 埋藏史第27-28页
    2.8 盆地热流史恢复第28-29页
第三章 白云石的矿物学、岩石学及分布特征第29-44页
    3.1 白云石类型及与其伴生的岩石组构和热液矿物第29-36页
        3.1.1 白云石类型第29-31页
        3.1.2 岩石组构第31-34页
        3.1.3 热液矿物第34-36页
    3.2 白云岩的宏观产状及分布特征第36-44页
        3.2.1 白云岩宏观产状第36-39页
        3.2.2 白云岩纵向分布特征第39-41页
        3.2.3 白云岩横向分布特征第41-44页
第四章 白云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第44-61页
    4.1 阴极发光特征第44-47页
    4.2 微量元素分析第47-50页
    4.3 X 衍射有序度分析第50页
    4.4 包裹体均一化测温及盐度第50-53页
    4.5 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第53-55页
    4.6 锶同位素组成特征第55-57页
    4.7 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第57-61页
第五章 白云岩的形成机制第61-67页
    5.1 白云化流体以及 Mg2+离子来源第61-63页
    5.2 热液白云岩化时间定位第63-65页
    5.3 热液白云岩化机制与模式第65-67页
第六章 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概略分区评价第67-75页
    6.1 储集空间类型第67-69页
        6.1.1 孔隙第67页
        6.1.2 孔洞第67-68页
        6.1.3 裂缝第68-69页
    6.2 储层类型及纵向分布特征第69-73页
    6.3 热液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第73-74页
    6.4 白云岩储层概略分区评价第74-75页
结论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86-87页
附件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攀枝花市五氧化二钒及钛精矿(岩矿)产品质量分析
下一篇:滨南油田滨648块、滨649块低阻油层识别方法研究